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市場分析
產業報告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查找廠商
人物
編輯專欄
人物專訪
國際專訪
專家觀點
【影】技術焦點鏡
【影】生醫名人錄
創新創業
新創動態
活動快訊
生醫攬才
生醫永續(ESG)
投募專區
本刊公告
展會直擊
論壇報導
日本生技展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會議(BTC)
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
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JPM)
德國醫療器材展(MEDICA)
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
產業論壇
海外展會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買書
環球生技雜誌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Podcast
編輯部公告
新聞
科學新知
NEW
臺大醫院攜手中研院 揭不孕症黃體素不足竟與腸道菌有關!
生技醫藥
NEW
Anavex Life首款阿茲海默症雙標靶口服藥 提交EMA上市申請
GBI International
NEW
From Pilot to Production: KriSan Partners with Sartorius to Reshape Antibody Drug Manufacturing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上櫃
創新創業
上市
新創公司
港交所
港交所厚待生技公司 有條件允許無收入上市
2017-12-19/
記者 林以璿
近日,香港港交所公布主板改革的諮詢結果,當中最令人意外的,莫過於容許生物科技企業可於無盈利,甚至未有收入的情況下申請主板上市。港交所建議,在《主板規則》新增兩個章節,容許尚未盈利或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發行人,在作出額外披露及制定保障措施之後在主板上市;而未有收入公司若根據《主板規則》新增的生物科技公司適用章節申請上市,預期最低市值須達15億元。另外建議讓市值達100億港幣的企業,兼且收入達10億港幣...
新聞集錦
國際快訊
美FDA提前兩個月批准上市
2017-12-19/
記者 李虎門
今日,美國加州AeriePharmaceuticals宣佈,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准了旗下青光眼新藥Rhopressa(netarsudilophthalmicsolution)0.02%的上市。青光眼是一種常見的影響視力的眼部疾病,也是僅次於白內障的第二大視力殺手。青光眼的主要病因是眼睛內產生的房水(aqueoushumor)無法正常排出,導致眼壓升高,最終可能會導致失明。不過,青光...
新聞集錦
國際快訊
新藥公司Denali Therapeutics 成為美國今年IPO最大生技股
2017-12-18/
記者 趙育麟
近日,專注於神經退化性疾病新藥公司DenaliTherapeutics在那斯達克(NASDAQ)首次公開募股(InitialPublicOfferings,IPO),價格為每股18美元,共融資2.5億美元,本次融資也使Denali成為本年度最大規模IPO的生物科技股。據生物世紀(BioCentury)的BCIQ資料庫顯示,本次IPO繼2015年AxovantIPO融資3.62億美元之後,在美國上市...
新聞集錦
科學要聞
僅需12小時 抓住你的肺結核
2017-12-18/
記者 趙育麟
近期,科學家開發出一種測試結核病(Tuberculosis,TB)的新方法,透過尿液檢驗結核分枝桿菌(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外殼中的脂化阿拉伯甘露聚醣(lipoarabinomannan,LAM),這種新的測試方法僅需12小時就能得到檢測結果。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12月的《ScienceTranslationalMedicine》期刊上。這種新的測試方法利用一種嵌入到水...
新聞集錦
國際快訊
蝸牛型導尿管優化患者生活品質
2017-12-18/
記者 徐淨
每人每天平均上廁所6次,而光在美國就有50萬儲尿功能障礙患者,每次如廁皆須使用導尿管協助,此外,還有數十萬人有暫時性的需求,如手術後期間,生活極為不便。來自史丹佛設計學院(d.School)創新創業課程的團隊CompactCath(亞拓醫療),試圖解決這些族群的隱性需求,給需求者更有隱私且更衛生、方便的用具。CompactCath所開發的新一代間歇型導尿管於2014年正式推出,相較於傳統式導尿管,...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基因體
定序
Foundation Medicine
CLIA
CAP
JAMA Oncology
Guardant Health
Personal Genome Diagnostics
誰說的算?知名基因檢測公司結果差很大!
2017-12-18/
記者 林以璿
當前液體活檢(LiquidBiopsy)風頭正盛,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TheJohnsHopkinsUniversity)的兩位研究人員卻在《JAMAOncology》雜誌上發表研究指出,不同機構檢測得到的結果差異非常大,兩家權威機構同時檢測的40名患者樣本中,定序結果完全一致的只有12例。這次研究的兩家機構分別是GuardantHealth和PersonalGenomeDiagnostics...
新聞集錦
科學要聞
《PNAS》:最新研究!失智可能與腦中尿素含量有關
2017-12-17/
記者 趙育麟
近日,在一項研究中,找出亨丁頓舞蹈症(Huntington'sdisease,HD)該疾病造成腦損傷的主要病因—與大腦尿素含量和代謝過程直接相關,且這一發現有助於醫生對失智症的早期診斷與治療。相關結果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ofTheNationalAcademyofSciences,PNAS)》期刊上。亨丁頓舞蹈症是四大常見的神經退化性疾病之一(其他...
新聞集錦
科學要聞
比傳統更快! 發光奈米顆粒精準追蹤腫瘤轉移
2017-12-17/
記者 趙育麟
近日,羅格斯大學的科學家發表於《NatureBiomedicalEngineering(自然-生物醫學工程)》期刊的一項研究指出,他們研發出一種發光的奈米顆粒,借助其發光的特性,可以檢測微小的腫瘤並追蹤它們的擴散情況,這項成果有望幫助早期癌症檢測和更精準的抗癌治療。計畫主持人--羅格斯大學生醫工程系教授PrabhasV.Moghe圖片來源:rutgers癌症手術的弱點在於腫瘤的微轉移(microm...
新聞集錦
基因編輯
CRISPR
科學要聞
《PNAS》:警告!CRISPR必須考量個體基因差異
2017-12-16/
記者 趙育麟
近日,最新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報(ProceedingsoftheNationalAcademyofSciences ,PNAS)》期刊上的這篇研究提出警告,人與人之間的基因差異可能會削弱CRISPR的基因編輯效果,在某些情況下,還會導致十分危險的脫靶效應(offtargeteffect),編輯預想之外的基因。該研究分析了7,444份先前發表的全基因體序列,基於約30個與疾病相關的DNA靶點,科學...
新聞集錦
抗癌
林口長庚
國際快訊
林口長庚突破傳統 「筆尖式掃描技術」癌症患者新選擇
2017-12-15/
記者 趙育麟
林口長庚質子暨放射治療中心自2016年11月啟用「筆尖式掃描技術(Pencil beam scanning)」,一年多來在治療病患腫瘤方面效果非常好,甚至在治療期間仍可以正常作息與工作,不用長期請假。質子機在臨床上常用的有兩種治療技術:一種是傳統的擾動(wobbling)或散射(scattering)式技術,統稱傳統質子技術;另一種是新型的筆尖式掃描技術。傳統的質子放射治療對於許多腫瘤已有相當好的...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生創計畫
教育部「2017年生技創新創業獎大賽」揭曉
2017-12-15/
記者 李虎門
由教育部資訊及科技教育司指導、教育部生技產業創新創業人才培育計畫辦公室(國立中興大學)執行的「生技創新創業獎」,於今(15)日在福華文教會館公布競賽結果。 「生技創新創業獎」始於「生技產業創新創業人才培育計畫」,是教育部自2014年2月起開始推動。該計畫由總主持人國立中興大學生物科技學研究所特聘教授楊長賢,及計畫共同主持人國立清華大學分子與細胞生物研究所教授張大慈統籌,於今年邁入第四屆。本次參賽團...
新聞集錦
免疫療法
國際快訊
中國首個PD-1療法 信達生物提出上市申請
2017-12-14/
記者 李虎門
近日,中國信達生物提出信迪單株抗體注射液的上市申請,並獲得中國藥品審評中心(CDE)承辦受理。信迪單抗注射液是中國國產PD-1療法,其用於治療霍奇金淋巴瘤(HL)。同時,也是繼美國必治妥施貴寶公司(Bristol-MyersSquibbCompany)Opdivo之後第2個提交中國上市申請的PD-1/PD-L1類藥物。 信迪單抗注射液,研發代碼為IBI308,是信達生物開發的抗PD-1單株抗體注射...
第一頁
上一頁
1249
1250
1251
1252
1253
下一頁
最後頁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創新手術室」MIT大艦隊
記者列表
查看更多
記者 彭梓涵
記者 王柏豪
記者 吳培安
記者 李林璦
記者 鄔麗.巴旺
記者 黃佳啟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莫德納科學長:面對下一次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