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生醫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商情中心
產業分析
公司重訊
漲跌排名
生醫永續
查找廠商
焦點人物
生醫人物
人物專訪
國際報導
專家觀點
生醫名人錄【影】
編輯專欄
創業投資
新創動態
投募專區
生醫攬才
【影】技術焦點鏡
產業活動
活動報名
活動快訊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生技雜誌
出版品
線上閱讀
編輯部公告
新聞
科學新知
科學新知
NEW
誰讓舊記憶不被抹去?《Nature》海馬迴協調記憶保存
科學新知
NEW
《Cell》首揭深度睡眠助大腦廢物清除 助眠劑恐降清除效能
科學新知
NEW
日再生團隊AI+縮時攝影 2週誘導漸凍症iPSC、成功率達8成
科學新知
全球新聞
阿茲海默症
科學要聞
營養品能治阿茲海默症?專家:尚未有明確結論
2017-11-07/
記者 趙育麟
近日,麻省理工學院(MIT)教授RichardWurtman開發的一項營養飲品-Souvenaid,分別有香草、巧克力和草莓口味。據說,可用來治療早期阿茲海默症(AD)患者,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在《LancetNeurology》期刊上。MIT榮譽教授Wurtman,開發了一種針對大腦突觸損失的雞尾酒療法,可利用混合物增加新突觸生產,恢復大腦區域之間連通性,改善記憶和認知功能。基於該項研究成果,法國...
科學新知
科學要聞
英最新研究 發現27種可抑制腫瘤的新基因
2017-11-06/
記者 趙育麟
近日,英國FrancisCrick研究所研究員JonasDemeulemeester及其團隊,在《NatureCommunications》期刊上發表一篇新研究,他們利用一套自行開發的統計模型,針對2,000多種癌症分析,發現了人體有27種可以阻止腫瘤疾病的新基因,這項研究可望造福更多癌症患者。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每年因癌症死亡的人口一直是高踞不下。在2012年,全球約有1,410萬人罹患癌症,死...
科學新知
科學要聞
阿茲海默會全身轉移!? amyloid-β蛋白經周邊血循環
2017-11-04/
記者 趙育麟
近日,《MolecularPsychiatry》發表了一篇文章:血液中的澱粉樣β(amyloid-β,Aβ)蛋白會誘導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disease,AD)!這並不單單是腦部疾病,更可能是全身性疾病。研究證實,阿茲海默症類似「癌症轉移」,從身體的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起源於周邊組織的Aβ蛋白最終在野生型小鼠大腦不僅形成了斑塊,他們也...
科學新知
阿茲海默症
科學要聞
為什麼抗癡呆藥總是不盡如人意? 日本科學家開發測量γ-分泌酶有效篩藥
2017-11-01/
記者 王柏豪
近日,知名生技公司艾伯維((AbbVie)和Alector公司宣布達成策略合作,將共同開發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disease)新藥,Alector將從AbbVie獲得2.05億美金前金。AbbVie重投阿茲海默症新藥開發,無視前車一連失敗的臨床案例。理論上,γ-分泌酶抑制劑可以通過抑制β-澱粉樣蛋白的生成,治療阿茲海默症。然而事實卻顯示,近50個臨床試驗...
科學新知
科學要聞
發炎記憶促進上皮幹細胞修復皮膚損傷
2017-11-01/
記者 趙育麟
近日,在一篇《Nature》發表的研究中,美國洛克菲勒大學(RockefellerUniversity)教授ElaineFuchs帶領的研究團隊,揭示皮膚會形成關於炎症反應(俗稱發炎)的記憶。簡單來說,傷口或者其他會導致炎症的有害經歷會給皮膚中的幹細胞帶來長久的記憶,教會它們在未來皮膚受傷的時候能更快癒合。這打破過去我們認為只有免疫系統會維持對炎症的記憶以保證炎症再發生時能夠更快地反應。Fuchs...
科學新知
科學要聞
吐一口氣 即可得知減肥效果
2017-10-29/
記者 李虎門
呼氣量測儀,不僅可監督用路人是否酒駕,也可瞭解身體是否在燃燒脂肪。近日,瑞士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量測儀,利用呼氣來觀察運動的你,其身體是否燃燒脂肪,這一技術可望成為人們減肥的好幫手。人體在運動時,通常會消耗碳水化合物、糖以及脂肪,更因為能量代謝的緣故,體內會釋出丙酮,並透過呼吸排出體外。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與蘇黎世大學醫院共同研發的量測儀,使用一枚硬幣大小的芯片,在上層覆蓋了由三氧化鎢奈米半導體顆...
科學新知
CRISPR
科學要聞
新基因編輯工具讓1.6萬種遺傳病治療有新解!?
2017-10-27/
記者 王柏豪
BroadInstitute近期,同樣發表於《Nature》期刊上的一篇研究,由來自BroadInstitute的華人科學家,哈佛大學化學教授DavidRuchienLiu所主導,其領導的研究團隊成功的將A-T鹼基對轉換為G-C鹼基對,這種調整或許可對已知的16000種與位點突變相關的遺傳疾病帶來新的治療希望。該研究在過程中,研究人員引入了一套不切DNA之CRISPR/Cas9的系統,即可用於精準...
科學新知
科學要聞
乳癌細胞如何壯大 中研院團隊解謎團
2017-10-25/
記者 李虎門
中央研究院院士,同時擔任中國醫藥大學校長李文華所帶領的團隊,分別針對微環境內兩種免疫細胞及脂肪細胞進行深入研究,找出助長乳癌細胞壯大的機制,為乳癌治療提供更充分的資訊。首先,在乳癌模式小鼠的淋巴結中,若剃除腫瘤引流淋巴結的免疫細胞Tregs,便可抑制該淋巴結內癌細胞IL-17RB基因的活化情形,並降低癌細胞的毒性。若將乳癌模式小鼠的腫瘤引流淋巴結以手術移除,乳癌細胞擴散的機率就會大幅降低。此一研究...
科學新知
盧冠達
2017台灣生技月
科學要聞
合成基因迴路 使癌細胞自啟為免疫攻擊目標
2017-10-25/
記者 徐淨
19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生物工程與電機工程系副教授盧冠達(TimothyLu)團隊,新發表一篇文獻刊登於《Cell》。該團隊開發出一種新的合成基因迴路(geneticcircuit)模組,使免疫系統只有在偵測到兩種特定癌症生物標記時,才會觸發免疫功能攻擊癌細胞,使患者自身免疫系統更精準地靶向腫瘤。MIT合成生物學實驗室領導人,同時也是科赫綜合癌症研究所(MIT'sKochInst...
科學新知
科學要聞
最新研究指出 冬蟲夏草不具抗癌成分
2017-10-24/
記者 李虎門
20世紀初始,冬蟲夏草營養價值非常高,且物以稀為貴,進而被稱為「軟黃金」。目前,市售批發價已達到每公斤60萬元。冬蟲夏草是一種傳統中藥材,其寄宿生在蝙蝠科昆蟲幼蟲上的子座及幼蟲屍體的複合體。也就是說,一種特殊的幼蟲感染冬蟲夏草菌後,其屍體與屍體上生長出的真菌子實體相連,成為一種藥材。 但是,冬蟲夏草的醫學價值一直備受質疑。近日,在國際著名科學期刊《CellChemicalBiology》上,有一篇...
科學新知
全球新聞
特色文章
免疫
謝世良
紅斑性狼瘡
中研院新發現 CLEC5A基因有望治療紅斑性狼瘡
2017-08-23/
記者 林以璿
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研究發現,已被證實和登革熱、禽流感細胞風暴現象有關的人體C型凝集素5A(CLEC5A)基因,在對抗細菌感染時扮演關鍵角色,未來將可應用在治療紅斑性狼瘡。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謝世良特聘研究員團隊發現,在免疫系統中,CLEC5A是比「類鐸受體(Toll-likereceptor2-TLR2)」更關鍵的防衛因子。嗜中性白血球在人體免疫系統內,當侵入人體的細菌數量太多,嗜中性白血球無法...
科學新知
全球新聞
中研院
陳瑞華
CD73
WDR4
發現抑癌蛋白改變腫瘤環境新線索 中研院提供抗癌新策略
2017-08-11/
環球生技
2017/08/11整理/何品謙中央研究院今(11)日宣佈,生物化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陳瑞華的研究團隊,發現腫瘤細胞可以改變所處的環境,以逃脫免疫系統的攻擊及轉移,此研究成果不但為腫瘤細胞如何塑造出一個利於生長轉移的環境提出新線索,也對於發展新的抗癌策略提供契機。此論文已於8月1日刊於《臨床研究期刊》(TheJournalofClinicalInvestigation)。近年來,學界對於治療癌症的思...
第一頁
上一頁
143
144
145
146
下一頁
最後頁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2024臺灣生技醫藥精彩表現總回顧
記者列表
查看更多
記者 彭梓涵
記者 王柏豪
記者 吳培安
記者 李林璦
記者 鄔麗.巴旺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2024第三屆環球生技臺灣新創CEO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