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新聞
投資雷達
生技名人錄
生醫動態
影音報導
環球雜誌
環球生技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市場分析
產業報告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商機媒合
查找廠商
人物
人物專訪
專家觀點
【影】技術焦點鏡
【影】生醫名人錄
公告
產業新訊
公司報導
生醫永續(ESG)
本刊公告
生醫徵才
展會直擊
論壇報導
產業論壇
海外展會
亞洲生技大會
台灣醫療科技展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雜誌
買書
Podcast
本刊公告
新聞
生技醫藥
NEW
拜爾國際生醫年會登場 攜大廠ABclonal推全球首創科研抗體訂閱服務
新聞集錦
NEW
03/22《生醫焦點雷達》
生技醫藥
NEW
「2023亞太胞外體學會大會」3月31日登場 18位胞外體領航講者輪番上陣
政策法規
罕見疾病
FDA
CBER
基因療法
臨床試驗
生物標誌
基因療法有望加速批准!CBER主任Peter Marks:鼓勵生物標誌作為替代指標
2023-03-22/
記者 吳培安
美國時間20日,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旗下生物製劑評估研究中心(CBER)主任PeterMarks,在近期舉辦的肌肉失養症協會(MDA)臨床及科學會議中表示,FDA將針對較為嚴重疾病患者的基因療法,鼓勵使用生物標誌物(biomarkers)作為基因療法臨床試驗中的替代生物性指標,以加速這些療法的批准、讓患者能盡速取得。 加速批准途徑是FDA過去主要使用在藥物或療法上,鎖定罕見疾病或患者群體較...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細胞療法
CAR-T
Gilead
Kite
30年首見!Gilead明星CAR-T療法優於標準治療 3期臨床存活期達8.3個月
2023-03-22/
記者 李林璦
美國時間21日,吉立亞醫藥(GileadSciences)旗下專注於細胞治療的公司KitePharma公佈其CAR-T療法Yescarta(axicabtageneciloleucel)臨床3期試驗的積極數據。結果顯示,與標準療法相比,Yescarta一線治療復發/難治性大B細胞淋巴瘤(R/RLBCL)患者12個月,患者的無事件存活期(EFS)從2個月延長至8.3個月。Kite指出,這是30年來首...
生技醫藥
流感
新藥研發
太景生技
健康元
中國
市場布局
太景流感新藥TG-1000授權中國健康元 簽約金達2千萬人民幣
2023-03-22/
記者 吳培安
今(22)日,太景生技(4157)宣布其與子公司太景醫藥研發(北京)有限公司,正式與中國前10大知名藥企——健康元藥業集團簽署流感抗病毒新藥TG-1000的合作研發及商業化之大中華區(含中國、港、澳,不含臺灣)授權協議。 太景表示,TG-1000臨床試驗將由健康元全額出資主導推進,繼續推展成人三期臨床試驗、小兒臨床試驗及後續上市事宜。健康元將於合約生效後,支付簽約金人民幣2...
醫療科技
Cutiss
皮膚
太空
Cutiss將皮膚細胞實驗送上太空! 加速傷口癒合療法開發
2023-03-22/
環球生技
近(20)日,瑞士生物工程公司Cutiss宣布,其太空皮膚細胞實驗,已於今年3月14日隨著SpaceXCRS-27補給任務發射至國際太空站(ISS)中。Cutiss表示,該實驗有助於了解皮膚在微重力下的反應,有望開發出治療皮膚傷口的新療法。Cutiss創新長VincentRonfard表示,研究人員將在第一輪實驗中從不同面向觀察傷口癒合,並在太空站持續進行4周實驗。第一組是利用細胞培養出受傷組織,...
新聞集錦
新聞集錦
投資雷達
03/21《生技股動態》
2023-03-21/
新聞中心
市場觀測:✔太景*-KY(4157)子公司擬與健康元簽專利實施許可暨商業化合作合同✔永鴻生技(6936)3/22興櫃前法人說明會✔王子製藥(6935)3/22興櫃前法人說明會✔亨泰光(6747)新任董事長吳怡璁✔亨泰光(6747)新任營運長吳冠漢✔欣大健康(4198):子公司睿邑決議現增發行150萬股、每股10元、基準日3/28 03/21一日漲跌(漲)博晟生醫10%、太景*-KY8.53%、佰研...
生技醫藥
新聞集錦
吉立亞醫藥斥4.45億美元收購Nurix旗下IRAK4降解劑候選藥;必帝高通量、三合一女性健康PCR檢測獲FDA批准;儀科中心攜義大導入國產醫材 四廠商產品成功落地;工研院發表2023生醫趨勢:藥物傳
2023-03-21/
環球生技
《臺灣》儀科中心攜義大導入國產醫材聯合骨科、台微醫、鐿鈦、瑞鈦產品成功落地 今(21)日,國研院與義大醫院聯合舉辦記者會,發表國內聯合骨科、台灣微創(台微醫)、鐿鈦、瑞鈦等醫材公司,在國研院儀科中心的協助與輔導下,產品取證上市銷售,並獲義大醫院臨床採用的成果。 其表示,在義大醫院,透過聯合骨科的人工膝關節、台灣微創的椎體撐開器、鐿鈦的手術器械,及瑞鈦的脊椎手術導航系統,成功完成退化性關節炎、椎體重...
生技醫藥
雙特異性抗體
Zymeworks
7年2.93億美元合作中止!Zymeworks收回第一三共雙特異性抗體權利
2023-03-21/
記者 彭梓涵
美國時間20日,加拿大生物製藥公司Zymeworks 宣布,將退出與第一三共(DaiichiSankyo)歷經7年的免疫腫瘤學合作,並收回授予第一三共的雙特異性抗體平台開發權利。根據雙方當初協議,Zymeworks有可能獲得超過2.93億美元的里程碑金,不過合作至今Zymeworks只取得650萬美元的付款。 雙方的合作始於2016年,在多年合作期間,兩家公司也多次更改協議,包括在2018年、20...
生技醫藥
醫療創新
遠距醫療
澳洲蒙納許大學攜以色列Sheba醫療中心 加速醫療創新與轉型
2023-03-21/
記者 劉馨香
近(15)日,澳洲蒙納許大學(MonashUniversity)與全球頂尖的以色列Sheba醫療中心(ShebaMedicalCenter)簽署合作備忘錄(MoU),來加速醫療創新和健康服務轉型。蒙納許大學表示,雙方將研究和開發新的醫療技術、數位健康創新和照護模式,並促進這些成果在健康服務環境中的商業化、製造和採用。根據合作備忘錄,雙方專注的合作研發項目,包括數位健康、遠距照護、心血管健康、精準醫...
生技醫藥
BioNTech
癌症
CTLA-4
抗體
BioNTech持續攻癌症領域! 2億美元攜手OncoC4開發CTLA-4免疫檢查點抗體療法
2023-03-21/
記者 李林璦
美國時間20日,BioNTech宣布,以2億美元的預付款買下OncoC4開發的新一代CTLA-4單株抗體候選療法ONC-392,雙方將共同合作研發和商業化,目前正在進行單藥治療或與默沙東(MSD)的明星藥物Keytruda聯合治療實體瘤患者的臨床1/2期試驗,也正在進行卵巢癌、非小細胞肺癌等適應症的臨床試驗。 除了2億美元的預付款外,雙方協議還包括未公開的商業和臨床里程碑金,BioNTech將負責...
生技醫藥
自體軟骨修復
抗生素
博晟生醫抗生素納入健保給付 自體軟骨修補加速攻醫院 營收將快速成長
2023-03-21/
記者 李林璦
今(21)日,博晟生醫(6733)宣布,旗下抗生素產品美諾幸凍晶注射劑(Minocyclin)於3月取得健保署核准納入健保給付,將於4月起正式生效。博晟估計,未來銷售規模將成長至20萬針,營收可達1.2億元,可作為短期的營收成長引擎。而博晟的主力產品愛膝康(RevoCart)一次性軟骨修補系統,目標今年銷售達200組,此外,新竹醫材廠也將於明年(2024)第一季啟動生產自有產品,未來營收成長可期。...
科學新知
睡眠
周邊動脈疾病
PAD
睡眠不足5小時 罹患周邊動脈疾病風險恐增1倍!
2023-03-21/
環球生技
近(15)日,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KarolinskaInstitutet)的科學家ShuaiYuan博士發現,每晚睡眠不足5小時,會導致罹患周邊動脈疾病(PeripheralArterialDisease,PAD)的風險增加74%。該研究發表於《EuropeanHeartJournal—Open》。此次研究共納入超過65萬位受試者的資料,研究團隊除了分析夜晚長時間的睡眠和白天小睡與罹...
新聞集錦
新聞集錦
武田登革熱四價疫苗 獲拉丁美洲首批;三星製藥斥15億美元建第5號新廠;宏碁智醫眼科AI輸出國際 泰2公立醫院簽MOU
2023-03-20/
編輯部
《臺灣》宏碁智醫眼科AI輸出國際泰2公立醫院簽MOU 今(20)日,宏碁智醫(6857)與2家泰國公立醫院簽訂合作意向書(MOU),並成功導入宏碁智醫旗下智慧醫材VeriSeeDR(AI輔助診斷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以提升泰國當地糖尿病患者的眼睛照護品質。 宏碁智醫表示,VeriSeeDR是宏碁智醫的旗艦眼科AI產品,在台灣已有超過150家各級醫療院所,近期也擴大泰國地區的推廣計畫,不僅為泰國帶來...
第一頁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最後頁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生醫次世代競賽號角響起臺灣1,700億市場 全球新一輪熱門設備全解析!
記者列表
查看更多
記者 彭梓涵
記者 王柏豪
記者 吳培安
記者 巫芝岳
記者 李林璦
記者 劉馨香
實習記者 劉淇暄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精準治療發展現況與趨勢:站在精準治療浪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