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拼 生物醫藥產業基金 !!
2014-09-10 / 記者 王柏豪
早期醫藥創業投資熱潮興起, 跨國藥廠聯合創投往早期創新研發靠攏,創投退位,產業基金上場……跨國藥廠聯合創投設立產業基金,在美國風潮正起,生技醫藥企業在生物科技的投資上,往早期創新創業趨勢浮顯,其中對早期癌症藥物投資最多,醫療器材投資卻減緩。此一新興的醫療投資模式,也漸漸吹進了中國和台灣,興起的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基金,加速搧動產業重組併購熱風,台灣醫藥產業基金尚未真正出現,...
新美時製藥集團 改寫台灣學名藥N0.1排名
2014-09-10 / 記者 王柏豪
8月6日,Alvogen以1.87億美元透過已併購的韓國製藥廠Kunwha,在韓國又合併一家藥品通路公司-DreamPharma,未來新美時集團將包括美時、Kunwha和DreamPharma,合併營收規模約1.8億美元,也改寫了台灣第一大學名藥廠金紀錄。文/王柏豪Alvogen副總裁暨台灣美時製藥總經理史格瑞(SiegfriedGschlieesser),在接受本刊訪問時表示,外界看美時製藥幾年...
認識蛋白質藥物、抗體、醣分子
2014-05-08 / 記者 王柏豪
蛋白質藥物其實是一個大家族。有別於目前傳統藥物採化學合成方式製造的藥物,依據FDA的定義,凡由活的生物體所製造或衍生出來的產品,可以使用在治療、診斷與疾病的預防,都可稱為生物製劑,這些活的生物體可以是人類、動植物或是微生物等等。文/王柏豪、宋豪麟提到抗體藥物,大家常會見到幾個名詞:蛋白質藥或生物製藥,還有最新的醣分子。其實這都是蛋白質藥物家族,若依分子量大小或純化程度區分,簡單的層次概念依次就是蛋...
上海賽金2015年創業板將掛牌上市
2014-05-08 / 記者 王柏豪
上海賽金是中國首批海歸派科學家,也是上海市第一家通過國家衛生部頒佈的生物製藥企業。2011年4月公司開發的抗體藥物-強克取得中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CFDA)批准上市,用於治療僵直性脊椎炎,2013年營收已突破2億人民幣。上海賽金已向上交所申請創業版掛牌,被列入中國2015創業版新開放政策下第一家優先輔導上市企業。文/王柏豪2000年12月,時任美國康達自然醫學研究中心董事長丁邦博士,決定將...
中信國健地位難撼 中國第一大抗體生物藥業
2014-05-08 / 記者 王柏豪
中信國健藥業目前生產銷售的上市抗體藥有3個,其中的「益賽普」2013年營收突破8億人民幣,為國產單抗藥物排名第一;3個新藥項品即將於今年底後陸續上市;3萬升生產線2015年後投產,是中國單抗生物醫藥業最大規模的領軍企業。文/王柏豪自1999年迄今,中國總共上市了9個國產單抗藥物,由中信國健藥業生產銷售的就有3個,包括2005年上市中國第一個人源化抗體「益賽普」、同年上市的「欣美格」,以及2011年...
泉盛專研創新抗體新藥
2014-05-08 / 記者 王柏豪
以不到4年的時間,泉盛開發的Anti-CεmX、Anti-IL6單抗新藥將陸續於今年下半年開始提出美國IND申請,已規劃於美國、台灣進行臨床一期;抗IgE單抗更已在大陸悄然佈局,目前臨床前實驗接近完成。致力於世界級抗體新藥的創新研發與專利佈局,泉盛已展現與國際藥廠抗衡實力。文/王柏豪自主開發一個全新抗體藥物,一般而言,藥物靶點確定下,早期研發需要2~3年,臨床前研究需要2~3年,臨...
台灣抗體藥物產業待急起直追
2014-05-08 / 記者 王柏豪
2000年左右台灣第一波抗體公司如聯亞生技、永昕、台醫、亞諾法、台灣醣聯成立等;遲至2008年以後,第二波如泉盛、台康、喜康、天福等成軍後,台灣抗體產業鏈才真正雛形初具。台灣抗體藥物發展仍處於萌芽階段,但整合產學研資源,台灣展現出以新藥研發接軌國際的創新產業模式。文/王柏豪、賴瓊雅台灣抗體藥物產業起步算晚。2000年台灣生技業蓬勃興起階段,第一波的抗體業公司,聯亞生技、永昕、台醫、亞諾法、台灣醣聯...
投資機會風起雲湧!?
2014-04-09 / 記者 王柏豪
文/王柏豪、許敏想進軍中國市場的醫療器材業者,最近要特別留意CFDA政策法規的動態了!自2014年2月7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CFDA)發佈《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批程式(試行)》(食藥監械管〔2014〕13號),並於3月1日起施行後,中國政府對於醫療器材新政頻頻出台,特別對於創新醫療器械審批之通道、重視或監督甚於以往。CFDA總局醫療器械技術審評中心還特別設立了「創新醫療器械審查辦公室」,對於...
生技中心前瞻計畫推動有成
2014-04-09 / 記者 王柏豪
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以下稱生技中心)成立至今屆滿三十週年!三十年來,生技中心為生技醫藥產業價值提升與產業升級扮演了強力的後盾。2008年後,生技中心的創新前瞻計畫將重點聚焦-加強推動具潛力蛋白質藥物之產業化與商品化,在落實研究成果至產業界,甚至衍生新興公司,都交出了非常亮麗的成績單。文/王柏豪今年,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以下稱生技中心)成立即將屆滿三十週年了!從政府政策提出要發展台灣生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