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時間17日,初登那斯達克(Nasdaq)即以60億美元創下臨床前生技IPO新紀錄、致力於誘導型多潛能幹細胞(iPS細胞)再生醫療的Sana Biotechnology,在國際幹細胞研究學會(ISSCR)會議上發表最新概念驗證(proof-of-concept)研究積極成果,消息一出,其股價大漲13%來到每股4.78美元。
研究結果顯示,經過Sana低免疫原性(hypoimmune)基因工程的多種類型iPS衍生細胞,包括胰島細胞、心肌細胞、視網膜色素上皮(RPE)細胞,成功在非人靈長類(non-human primates)實驗動物身上,在未使用免疫抑制劑下成功存活,且未引發宿主免疫系統活化。
此次研究成果中特別吸睛之處,在於經過低免疫原性平台處理的iPS衍生胰島細胞,在非人靈長類和第一型糖尿病(T1D)小鼠身上,都展現出在沒有免疫抑制劑下,移植細胞都順利存活,且未引起全身性免疫反應,例如T細胞活化、抗體產生或是NK活性,甚至降低實驗動物的血糖濃度。
另一方面,經過低免疫原性平台處理的iPS衍生心肌細胞、RPE細胞,也分別順利移植到健康心臟、健康眼睛中,在未使用免疫抑制劑下成功存活,也未引起全身性免疫反應。
Sana總裁暨執行長Steve Harr表示,此次研究證明Sana的低免疫平台能夠橫跨多種不同的細胞種類,進而鎖定一系列的疾病。
Sana的低免疫原性平台,是透過生物工程阻斷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MHC)第一型、第二型的表現,使其躲過宿主免疫系統的辨識;此外,還加上了CD47的過量表現,加強躲過自然殺手細胞(NK)或巨噬細胞的攻擊。透過這些改造的iPS細胞,就能成為作為再生醫學療法的基礎,衍生成各種類型的治療性細胞。
Harr舉例,T1D患者如果要接受異體胰島細胞移植療法,就必須要使用免疫抑制劑,但也因此暴露在感染風險下。相對的,他們成功的經過生物工程,使異體胰島細胞獲得免疫逃避特性,且在動物模型的體內實驗顯示可持續存活、展現穩定血糖濃度的功能。
Sana正將此平台應用在一系列的研究計畫中。目前進度最快的兩個開發項目,包括靶向CD19、用於血癌治療的異體CAR-T療法SC291,目標是今年啟動新藥臨床試驗(IND);以及用於T1D治療的胰島細胞療法SC451,預計在明(2023)年申請IND。
參考資料:
https://www.biospace.com/article/releases/sana-biotechnology-presents-data-at-isscr-2022-annual-meeting-showing-survival-of-transplanted-hypoimmune-ipsc-derived-differentiated-cell-types-without-immunosuppression-in-non-human-primates/
(編譯 / 吳培安)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