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麻疹到COVID-19疫苗,多數疫苗都需要進行多次的注射才能達到完整接種,為了讓這一目標更容易實現,近(13)日,由麻省理工學院(MIT) Robert S Langer為主的研究團隊,開發一種新型具生物降解、中空核殼結構的微粒(microparticles)藥物輸送系統,其脈衝釋放動力學,有望實現一次注射提供多種劑量的自體加強劑疫苗(self-boosting vaccines)開發。這項研究日前已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期刊上。
MIT研究團隊最早在2017年,就於Science期刊中發表他們開發的中空微粒加工技術,這些微粒主要是一種已被廣泛作為醫材使用,如植入物、縫合線、義肢的生物相容性聚合物—聚乳酸甘醇酸(PLGA)製成。
MIT團隊為了使藥物密封在微粒中,他們將這些微粒設計成「杯狀」,並創建一系列矽模具、設計不同參數,讓PLGA杯子與蓋子,透過加熱可融合在一起。
MIT團隊對這種「密封」技術的優化,讓其不只可應用在不同尺寸、形狀的顆粒上,還能在簡化的流程中大規模生產微粒。這項研究也在近日發表於《Small Methods》期刊上。
而在此次發表於《Science Advances》的研究中,MIT團隊也希望更了解什麼物質可觸發杯狀微粒降解、並如何隨時時間降解、以及微粒中藥物的穩定性。
在研究中數據證明,PLGA 聚合物會逐漸被水裂解,當聚合物被分解時,杯蓋會變成非常多孔,此時杯蓋就會裂開,溢出裡面的東西。他們認為「杯蓋的孔隙,是藥物脈動釋放的關鍵」。
因此團隊進一步分析各種參數,來設計微粒大小與形狀,「以讓藥物在對的時間釋放」。
為了幫助未來更多微粒應用,MIT團隊也開發出一種計算模型,可預測微粒在體內降解的狀況。
團隊也透過這樣的策略,正在進行一款小兒麻痺自體加強劑疫苗的開發,目前已進展到動物試驗。過去小兒麻痺疫苗通常需要進行2到4次的接種,才能達到疫苗完全接種。
Langer認為,這種單次注射的方法不僅提高患者醫囑性,還可增加對疫苗的免疫反應,他也期望,未來這種藥物輸送系統可延伸治療癌症等疾病,不只抑制腫瘤生長,也減少腫瘤轉移。
資料來源: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2/07/220713143944.htm
(編譯/彭梓涵)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