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企業、百年傳產投入轉型

綜覽日本再生醫療產業鏈

撰文記者 吳培安
日期2020-06-03
FUJIFILM ( 富士軟片 ) 透過併購策略,投入的三大領域,包括再生醫療製品的開發、委託研究開發暨生產服務 (CDMO)、用於新藥生產支援用的 iPS 細胞等。( 攝影 / 吳培安 )視覺設計/林嘉慶 美術設計/黃黛鵑

日本當前傾全國之力發展再生醫學產業,數個日本大型品牌企業,例如富士軟片(FUJIFILM)和日立(Hitachi)透過併購許多公司,茁壯集團實力;於此同時,許多傳統產業利基於固有的優勢、找到有利棲位,在再生醫療產業鏈力求轉型、分食新商機。本刊特別整理日本再生醫療企業現況,讓您一次掌握日本高度分工的再生醫療產業鏈業。


以下本刊盤點了日本的再生醫學領域值得關注的24家公司、以及各公司近年來的重要發展,闡述它們如何因應再生醫學的趨勢,找到各自在產業鏈的角色,甚至為公司的既有事業引入新活水。

⊕ 大型企業集團:重量級多角化玩家

自動化設備全副武裝 劍指細胞產品製造鏈龍頭

日立集團(Hitachi Group)近年來積極佈局再生醫療,不僅積極併購其他國家的再生醫療服務業者、或是建立合作關係快速壯大,也發揮自身在自動化設備的優勢,強勢進行研發。(日立集團佈局策略、與臺灣三顧公司合作詳情,請見後文《三顧+「日立策略」再生醫療「天下,捨我其誰」》)

日立既有的事業體,包括細胞處理設施(Cell Processing Facilities, CPF)、安全操作箱、細菌分析儀器、製程管理系統,也正在擴展生化學、免疫學的臨床檢測技術,例如血液分析、細胞培養懸浮物分析,以及診斷技術如核磁共振成像(MRI)、超聲波成像,作為細胞移植前後的檢查工具。

日立推出的iPS細胞大量培養設備,據稱為全日首個符合GCTP規範(Good Gene, Cellular and Tissue-based Products Manufacturing Practice)的設備,能夠自動化生產大量臨床用途的iPS細胞,包括細胞接種(Cell Seeding)、培養和無菌監控,不只是封閉式操作流程系統,也具有產品製造品質管理的功能,包括電腦化系統確效、稽查證跡(Audit Trail)、消毒抗性(Decontamination Resistance)及清潔維持等。

自2015年起,日立就與大日本住友製藥(Sumitomo Dainippon Pharma)合作開發自動化細胞培養技術、在再生醫療產品的製造系統上成為盟友,在2019年3月宣布購入日立設備,整合到SMaRT細胞廠設備中。

Hitachi在2019年11月下旬,又宣布與日本公司Myoridge公司,開發出新一代自動化3D培養新技術,可利用免蛋白質培養技術培養iPS衍生的心肌細胞,並在2019年12月初開放客戶技術支援。

發揮集團優勢 併購、授權、多方合作壯大勢力

FUJIFILM (富士軟片)結合集團化的規模優勢,如今也成為再生醫療的一股強大勢力,其所投入事業成長的三大領域,包括再生醫療製品的開發、委託研究開發暨生產服務(CDMO)、用於新藥生產支援用的iPS細胞等。

在患者自體再生醫療產品方面,FUJIFILM旗下的Japan Tissue Engineering (J-TEC),已經開發出兩項獲得政府核准的再生醫療產品,分別為三種適應症(重度燒燙傷、巨大黑色素細胞母斑、表皮分解性水皰症)的表皮製品JACE,以及微創植入軟骨製品JACC。

而在被視為「大規模商業化關鍵」的異體再生醫療產品方面,FUJIFILM在2019年9月和澳洲公司Cynata Therapeutics簽定異體iPS細胞療法CYP-001的專屬授權合約,獲得全球開發、製造與行銷權,用於治療骨髓移植後的併發症――移植物抗宿主疾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 GvHD),未來製造時使用的iPS細胞將由FUJIFILM Cellular Dynamics (FCDI)生產。

2019年7月,FUJIFILM也宣布和德國製藥大廠拜耳(Bayer)合作,透過子公司FCDI,與美國醫療保健創投Versant Venture合資成立Century Therapeutics、獲得拜耳投資,三方共同合作,研發iPS細胞、CAR-T細胞,用於癌症免疫療法,預計最快在2022年3月展開臨床試驗。此外,也在今年於美國建立符合cGMP的製造工廠,強化再生醫療製品開發及委託研究開發暨生產服務(CDMO)能量。

而細胞培養所需的培養基,FUJIFILM也在歐洲的據點建立了新的生產工廠,預計在2021年啟動。FCDI也自今年9月起開始販賣人源iPS腸上皮細胞產品F-hiSEIC,可用於評估藥物在人體中的吸收性實驗,有助於口服新藥的開發。

⊕ 製藥廠再尋細胞治療研發新契機

結盟山中伸彌、RIKEN、日立強力盟友聚焦絕症新療法

大日本住友製藥當前的重點發展項目,除了既有的神經疾病和癌症,如今也將再生醫療納入,並透過與國內、歐美產學界多方合作,積極拓展研發項目。

2015年7月,大日本住友製藥與日本國內首屈一指的研究機構──iPS細胞發明人山中伸彌帶領的京都大學誘導性多能幹細胞研究所(Center for iPS Cell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CiRA),以及日立集團建立三方合作。

三方聯盟開發多巴胺神經前驅細胞(Dopaminergic Neural Progenitor Cells)的技術及評估方法,目標是開發出全世界第一個應用異體來源iPS細胞衍生之多巴胺神經前驅細胞,來治療巴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2018年10月,他們實際進行了iPS的腦部移植手術,目前尚未傳出不良事件,臨床試驗預計完成7個病例手術。

除了CiRA,日本理化學研究所(RIKEN)也在2015年,和大日本住友製藥從基礎研究階段合作,成功達成全球創舉,從人類胚胎幹細胞培育出立體結構的視網膜,成為科學家探索視網膜及進行體外實驗研究的重要材料,其研究成果也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此外,大日本住友製藥也和慶應大學岡野栄之(Hideyuki Okano)博士研究團隊、國立醫院機構大阪醫療中心(National Hospital Organization Osaka National Hospital)三方合作,研究以iPS細胞衍生而來的神經前驅細胞治療脊髓損傷和中風。

2019年4月,大日本住友製藥又宣布增加一項五方合作計畫,對象為東京慈惠會醫科大學(Jikei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明治大學、Bios公司、PorMedTec公司,共同投入將横尾隆(Takashi Yokoo)教授的「誘導器官發育微環境方法」(Organogenic Niche Method)研究開發,期望2020年能夠完成豬的臨床前和人類臨床試驗,以達到商化目標。

2019年5月,大日本住友製藥也宣布在其美國子公司Sunovion Pharmaceuticals之下,在全球生技發展重鎮──美國加州聖地牙哥啟用新辦公室,負責推動產品開發、探索新的研究標的,也蒐集美國再生醫學、細胞療法企業的技術資訊。


大日本住友製藥和日立達成細胞產品製造合作,並在 2019 年 3 月購入日立設備,整合到 SMaRT 細胞廠設備中。圖為 SMaRT 廠外觀。( 翻攝自大日本住友製藥官方網站 )

鎖定CAR-T、CAR NK癌症療法授權

武田製藥(Takeda)在2020年1月3日,宣布多項細胞治療合作,以加速其免疫腫瘤治療產品線的拓展,其合作對象包括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MSK)開發多發性骨髓瘤、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多項實體癌的CAR-T療法。

武田製藥與Noile-Immune Biotech合作,取得其實體癌治療CAR-T平台及產品線NIB-102、NIB-103;與Humabody取得Humabody VHs授權,用於開發CAR-T治療藥物。

2019年7月,CiRA和武田宣布全新的iPS衍生CAR-T療法(稱為iCART),已正式轉予武田、朝著臨床試驗邁進,武田將擁有全球開發及商化iCART權利。

2019年11月,武田製藥宣布與美國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達成專屬授權與研究協議,以異體用途為目標,共同開發臍帶血衍生之嵌合性抗原受體自然殺手(CAR NK)細胞療法,加上介白素15 (IL-15)處理,以治療復發難治型B細胞惡性淋巴瘤。


爭搶藥物授權、併購壯大實力

2018年2月,安斯泰來(Astellas)以1.025億美元買下美國公司Universal Cells,獲得其通用性捐贈細胞技術(Universal Donor Cell Technology),使其未來的細胞治療產品將不需要透過人類白血球抗原配對(HLA matching)即可使用,以降低免疫排斥反應,也象徵著未來異體細胞治療產品的開發潛力。

2018年8月,安斯泰來以1.09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基因治療公司Quethera,獲得治療青光眼的基因治療產品線;11月,取得Juventas Therapeutics組織修復先導藥物候選──非病毒基因療法JVS-100,改善括約肌功能、治療糞失禁症狀的臨床試驗及後續開發商化的獨家授權。

2019年7月,安斯泰來又取得美國Frequency公司用於先天性聽力喪失治療的再生療法候選FX-322獨家授權商化。

2019年,安斯泰來12月宣布兩樁大筆交易,包括斥資30億美元收購基因療法公司Audentes Therapeutics,又在該月底以6.65億美元買下細胞療法公司Xyphos Biosciences,趕上羅氏(Roche)、必治妥施貴寶(BMS)等國際大藥廠併購新興再生醫療關鍵開發平台或產品線的行列。

⊕ 細胞生長支架、貼附基材

開發手術新材質 提供細胞生長支架

由紡織品纖維起家、現正轉型高科技材料產品的TORAY (東レ,臺灣分公司稱「東麗」)集團,在2018年7月宣布將醫療照護與衛生作為創新技術及進階材料發展的重點挑戰項目。

做為轉型再生醫學的成果,TORAY在2019年5月,發表了一種新型生物可吸收(Bio-Abs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