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藥?科技?創新防「鬱」新解方(一)

撰文記者 巫芝岳
日期2020-09-30
撰文/巫芝岳、李林璦、王柏豪

臺灣精神疾病患者達273萬人,超過總人口十分之 一,

已僅次心血管、癌症,成為第三大生命整體失能負擔疾病。

多元心理健康照護與新創科技應用,臺灣很缺乏……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橫掃全球,「防疫」的同時,「防鬱」成為各國在疫情下浮現的新問題。

近半年,臺灣許多醫院精神科/身心科門診量,在疫情稍緩和後出現暴增,與多數門診因害怕疫情而減少進醫院的情形,形成強烈對比。

2016年的「小燈泡事件」、去年7月的臺鐵殺警案,嫌犯皆是病情嚴重的思覺失調症患者……。

2018年精神疾病患者門診、住院合計總人口,多達近273萬人,超過臺灣總人口的10分之1。

層出不窮的社會案件與新冠疫情的突襲,我國對精神疾病照護的關切重新抬頭......

責任編輯/巫芝岳

撰文/巫芝岳、李林璦、王柏豪

攝影/巫芝岳、李林璦、彭梓涵

資料整理:本刊資料研究中心


根據我國衛生福利部資料,國內2018年精神疾病患者門診、住院合計(包括急診)人數統計,包括:失智症、思覺失調症、情緒障礙症、憂鬱症、焦慮症等精神疾病的總人口,多達近273萬人,超過臺灣總人口的十分之一。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2019年全球最常見的精神疾病──憂鬱症罹患人口就超過26億,每年有80萬人死於自殺,這些數字每年仍不斷增加中。

WHO歐洲分部的報告也指出,若以生命中整體失能的年數來計算,精神疾病是僅次於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第三大的疾病整體負擔。

在國內種種社會案件與新冠疫情(COVID-19)造成的不安下,從民間到政府,也極力探討究竟應如何加強國內對於這些患者的治療與照護。

例如:政府正積極探討「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