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精準醫療發展指標  臺灣勇奪亞太區第二

撰文記者 李林璦
日期2021-01-28
全球精準醫療發展指標  臺灣勇奪亞太區第二
報導/李林璦 
 
今(28)日,經濟學人雜誌(The Economist)於新加坡舉辦建構永續個人化精準醫療體系國際論壇(Building long term sustainable and personalised healthcare systems),並發佈亞太區首個「個人化精準醫療發展指標(Personalised-health-index, PHC Index)」,臺灣勇奪亞太區第二名,僅次於新加坡;超越第三名為日本,第五名韓國,中國則是倒數第三名。臺灣精準醫療產業協會理事長李鍾熙亦透過遠端視訊出席論壇與國際分享臺灣於精準醫療的成果與展望。
 
該指標是第一個透過資料分析評估亞太區11國在實踐個人化醫療–「對的時間、提供量身訂做個人化照護給對的人」的完善程度,由15位區域之跨國主要醫療照護專家共同主導研究。
 
臺灣精準醫療產業協會理事長李鍾熙透過遠端視訊出席論壇時表示,這次臺灣能在亞太區指標結果中脫穎而出,顯示臺灣的精準醫療正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李鍾熙指出,臺灣自1995年開辦健保後建立的健保資料庫、健全的癌症登記、完善的電子病歷、優質的醫療服務體系與高端的資訊科技產業,具備一切發展精準醫療的先決條件。
 
李鍾熙也表示,個人化精準醫療體系的完善需要多重領域的配合,包括基因分析檢驗、治療方法、藥物開發、精準醫療配對藥物、新式細胞治療、基因治療、新藥產業等。其中,資料大數據的蒐集與整合扮演極其關鍵的角色,臺灣於2019年開放外界以產學合作方式,申請去識別化的電腦斷層掃描(CT)、核磁造影(MRI)等醫療影像進一步開發AI應用模型,這些真實世界數據(RWD)非常重要,可以促進創新科技的醫材、療法發展。
 
李鍾熙提到,不過科技的快速發展也讓數據使用的隱私權問題成為挑戰,我們正努力透過教育與政策增加精準醫療的可近性。
 
前醫藥品查驗中心執行長、臺灣大學藥學系臨床藥學研究所兼任教授高純琇為制定個人化精準醫療發展指標(PHC Index)臺灣專家代表。
 
高純琇表示,臺灣應善用優勢,拓展醫療大數據的整合與應用,以及加速相關法規的調適。目前衛福部已在進行「真實世界數據醫藥應用基盤建置」,讓各項醫療資源、體系與數據可以垂直整合、橫向鏈結,有效運用各界醫療健康數據資源,為我國發展精準健康藍圖、奠基健康大數據永續平臺進行布局。
 
不過高純琇也表示,臺灣的指標表現並非完美無缺。在新藥新科技的申請與健保給付速度上,臺灣仍然有改進空間。
 
個人化精準醫療發展指標由哥本哈根未來研究所(Copenhagen Institute for Futures Studies)及FutureProofing Healthcare initiative專家團隊共同合作制定。其設立的目的,是為了衡量各國精準醫療的體質基礎、法規健全以及發展成效。指標由4大面向的指標群組成,包括資訊面、服務面、技術面、政策面,總計27項指標。臺灣總得分為全亞太區第二。

個人化精準醫療發展指標將全球分成五大區塊,包括歐洲區、亞太區、中東區、非洲區及拉丁美洲區。歐洲區34個國家的指標數據結果已在2020年發佈。其餘地區,將在2021年完成發佈。本次亞太區納入11個國家,包含新加坡(SG)、臺灣(TW)、日本(JP) 、澳洲(AU)、南韓(KR) 、紐西蘭(NZ)、泰國(TH)、馬來西亞(MY)、中國(CN)、印尼(IN)、印度(ID)。


亞太「個人化精準醫療發展指標」,台灣總分勇奪亞太區表現第二名,僅次於新加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