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農生中心聚焦菊科植物萃取物

「咸豐草之父」楊文欽 鑽研18年 開發逆轉糖尿病植物新藥

撰文記者 劉端雅
日期2020-10-31
被農友稱為「咸豐草之父」的楊文欽,鑽研18年開發逆轉糖尿病植物新藥。
中央研究院農業生物科技研究中心(簡稱農生中心)旗下的草藥科技研究專題中心,一直致力於擴大臺灣本土具開發潛力的藥草之應用,例如開發治療癌症、糖尿病和免疫疾病等植物藥,以及治療感染性疾病為主的動物藥。其中楊文欽團隊更發現咸豐草降血糖的作用機制,以開發治療逆轉第二型糖尿病的植物新藥為目標。

撰文/劉端雅 攝影/李林璦


咸豐草原產於南美洲,在臺灣是一種常見的菊科植物,根據藥草典籍其主要功效是消炎、清熱解毒等,被聯合國農糧組織(FAO)和臺灣衛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TFDA)認可為食用植物。

文獻研究指出,咸豐草的藥用價值亦極為廣泛,具有抗氧化活性和抗發炎成分,可治療細菌感染和調節免疫等作用。

中研院農生中心研究員兼草藥科技研究專題中心執行長楊文欽,被農友稱為「咸豐草之父」的他,具有20年咸豐草研究經驗,從咸豐草鑑定出幾十個化合物,其中從大花咸豐草萃取出聚多炔糖苷(Cytopiloyne),在小鼠動物試驗中證明可促進β細胞的胰島素基因轉錄及胰島素的產生,具有降血糖作用的潛能。

該咸豐草降血糖技術在2018年以約1億新臺幣,獨家技轉給國內植物萃取製造商─臺萃生技,除推出保健食品抑醣植外,也同時以開發治療逆轉第二型糖尿病的植物新藥為目標。

研發18年邁出糖尿病植物新藥第一步

提起自己研發咸豐草的契機,楊文欽表示,2001年從美國麻州州立大學醫學院病理系回臺灣之後,獲得農生中心(當時為生物農業科學研究所籌備處)助理研究員一職,適逢農生中心正在研究可媲美紫錐菊(Echinacea)的本土藥用植物。

紫錐菊富含多糖體、烷醯胺、類黃酮等活性成分,具有抗發炎及調節免疫等功效,是歐美地區普遍常用的草本植物,「我們希望能在臺灣也可以找到一個廣泛被應用的植物。」

因此,農生中心廣泛研究了國內的草藥,包括金線蓮和山藥,最後發現咸豐草的某些功效比紫錐菊更好,於是成為楊文欽在農生中心的第一個研究計畫。

楊文欽指出,美國的一家植物藥公司Shaman Pharmaceuticals Inc.,在2000年就發現咸豐草具有降血糖的療效,而自己的研究團隊,進一步從咸豐草鑑定出Cytopiloyne,因此展開一連串研究,最後並找出其可降血糖作用的真正機制,以及多個抗糖尿病的生物標靶,成功邁出植物新藥開發的第一步、也是最難的一步。

這項研究並於2013年發表了論文,研究顯示,在小鼠動物試驗中,證明了Cytopiloyne可以經由β細胞的鉀離子通道及鈣離子通道,來刺激其分泌胰島素,且保護胰島細胞,恢復其血糖調控能力,降低血糖,具有逆轉糖尿病病程的潛力。

不過,楊文欽感慨地說,雖然在這20年的研究過程中,在不同階段都將研究技術技轉給國內三家廠商,開發出不同的保健產品,卻直到這次技轉,才有廠商真正有心將咸豐草開發成植物新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