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研究:新冠病毒致血栓風險 高出疫苗10倍!

撰文記者 巫芝岳
日期2021-04-16
牛津研究:新冠病毒致血栓風險 高出疫苗10倍!(圖片來源:網路)

昨(15)日,英國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的一項研究,針對近期沸沸揚揚的「新冠疫苗導致血栓」議題指出:相較於施打疫苗的血栓風險,感染新冠病毒而造成血栓的風險可高出10倍之多,該研究目前發表於預印本平台《OSF Preprints》。

該研究透過超過50萬名COVID-19患者、接種輝瑞(Pfizer)/BioNTech或Moderna疫苗的近49萬人數據,針對顱內靜脈系統血栓形成(CVT)和門靜脈血栓形成(PVT),兩項臨床上不同的血栓情況進行分析。

研究指出,COVID-19患者中,每百萬人有39例發生過CVT;接種輝瑞/BioNTech或Moderna的mRNA疫苗後,每百萬人中有4人發生CVT。而根據先前數據,接種第一劑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 AZ)疫苗後,每百萬人有5例發生CVT。

研究人員表示,與mRNA疫苗相比,COVID-19引起CVT的風險高10倍;與牛津疫苗相比,COVID-19引起CVT的風險大約高8倍。

而本週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首先宣布停用的嬌生(Johnson & Johnoson)疫苗,其利用腺相關病毒(AAV)載體的機制與AZ疫苗較為相似,不過尚未納入本研究。

此外,針對較不致命、肝硬化常見的併發症PVT,分析顯示COVID-19患者每百萬名有436.4人發生;接種輝瑞/BioNTech或Moderna的mRNA疫苗,每百萬名有44.9人發生。而先前數據顯示,接種AZ疫苗,每百萬人有1.6人發生PVT。

牛津大學精神病學教授Paul Harrison表示,以這項研究佐證,感染COVID-19發生血栓的風險,遠大於接種疫苗風險。

英國布里斯托(University of Bristol)大學的心血管醫學教授Paolo Madeddu,則在評論該預印本論文時表示,研究中在比較發生血栓風險時,並未考慮「發病機制相同」的可能性,而這是研究中重要的問題。

他指出,若發生血栓的機制相同,則可推測與接種疫苗相比,COVID-19導致血栓機率很高是因為整顆病毒比單獨的病毒棘蛋白(spike protein)更容易產生血栓。

目前對於新冠病毒/疫苗導致血栓的確實原因,科學家仍在積極研究中,包括:3月23日新加坡團隊發表於《eLife》的研究,以及4月9日分別由德國挪威團隊發表於《NEJM》的研究,多指向與身體對抗病毒的免疫反應相關。

參考資料:

1. 論文原文:https://osf.io/a9jdq/

2. https://www.medscape.com/viewarticle/949366

(編譯/巫芝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