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NBRP Demo Day

Chandler Robinson二度創業 35歲帶領Monopar登納斯達克

撰文記者 彭梓涵
日期2021-04-29
Chandler Robinson二度創業 35歲帶領Monopar登納斯達克(攝影/彭梓涵)
今(29)日,中央研究院生醫轉譯研究中心(BioTReC)、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DCB)共同舉辦的「2021 NBRP Demo Day國家生技研究園區招商暨人才技術媒合會」。次日的趨勢論壇,邀請現為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公司Monopar Therapeutics的執行長Chandler D. Robinson,以「從實驗室到納斯達克」為題,分享其兩度創業經驗,如何創造8.5億美元市值的公司讓Alexion併購,以及帶領Monopar登陸那斯達克。
 

35歲帶領Monopar登納斯達克 IPO首日漲幅高達231%

 
Chandler D. Robinson可說是醫學、科學、金融激情集一身。Robinson現職是臨床階段生物製藥公司Monopar Therapeutics的創辦人兼執行長,該公司致力開發延長癌症患者壽命或改善其生活品質的專有療法,Monopar主要是透過收購臨床前研究的腫瘤治療藥物來建立自身產品線。
 
Monopar目前發展的三種化合物,包含預防和治療口咽癌(OPC)患者經放射治療後產生的嚴重口腔黏膜炎(SOM)療法、晚期軟組織肉瘤療法,以及多種實體腫瘤療法,已進入臨床2-3期階段。
 
該公司為了推進旗下產品進入3期臨床試驗,2019年底首次公開募股(IPO),公司股價在上市首日就上漲了231%,達到2.89億美元的市場估值,更是創下僅次於百度2005年登納斯達克首日漲幅354%。
 
Robinson在此之前曾創辦另一家公司生技公司Tactic Pharma,該公司於2010年創立,主要是Robinson在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念書時期的研究延伸。
 

從數學到化學 半路轉行鎖定罕見孤兒藥

 
Robinson在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原本主修數學,大二那年發現自己喜歡探究化學反應中的複雜機制,決定投入化學實驗室,進行四硫代鉬酸鹽(Tetrathiomolybdate)的化合物的研究,該研究後來也發表在《Science》期刊上。
 
Robinson笑說,他發表在《Science》期刊的研究非常成功,畢業後他也感念在西北大學的研究資源,並創立一個芝加哥地區非營利組織(CAURS),以促進美國科學研究。
 
 
而畢業後他並未馬上投入生技醫藥的創業路,Robinson先後在貝爾斯登投資銀行、Onyx Pharmaceuticals的Nexavar營銷部門工作一段時間,他也開始爭取各種獎學金,並完成國際衛生政策和健康經濟學碩士學位、劍橋大學的MBA學位和史丹福大學的醫學博士學位。
 
回想創業的起始點,Robinson說,2008年全球因經濟衰退,不少藥廠受到衝擊關門大吉,他也開始思考自己能為社會貢獻什麼。
 
26歲那年他就憑藉在西北大學化學生物學研究所(Chemistry of Life Processes Institute,CLP)的經驗以及劍橋MBA磨練的管理領導能力,決定以癌症為主題,優先鎖定罕見自體隱性遺傳疾病—威爾森氏症(Wilson's Disease),並創立Tactic Pharma。
 
威爾森氏症是一種較少見的遺傳性疾病,該疾病是身體對銅的代謝異常而造成,當過多的銅堆積在不同的器官中,會對組織產生毒性與破壞。而Robinson的四硫代鉬酸鹽研究,正會影響銅轉運蛋白(Copper Trafficking Proteins)的調節。
 
Robinson說,在經營Tactic Pharma的過程中,很多人認為我不應該浪費時間在這種被遺棄的藥物上,因為對於新創公司來說,它需要更多的資源與經驗才能把公司帶向成功。
 

勇於接受挑戰、兩倍努力

 
不願放棄的他,也開始尋找顧問來指導他如何經營一家製藥公司,Robinson很幸運的向默克公司的一位前執行長學習,在學習過程中他不只了解公司的方向、潛在投資者,他也成功讓開發的威爾森氏症藥物,取得美國FDA孤兒藥物指定。
 
不過Robinson經營Tactic Pharma的時間並不長,2015年他將Tactic Pharma出售,該公司後來被專注孤兒藥開發公司Alexion看上並以8.5億美元併購。目前該藥也被推進臨床三期試驗。(編按:阿斯特捷利康2020年12月宣布同意以390億美元股票收購Alexion)
 
從實驗室到創業、公司出售、再創立Monopar Therapeutics,並帶領Monopar Therapeutics登陸納斯達克,Robinson豐富的經歷都是建立在他對醫學、科學、金融領域的熱情、以及勇於接受挑戰、兩倍努力的信念。

(報導/彭梓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