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產業火線」——專訪聿信醫療總經理

許富舜:痛定思痛!臺灣已錯失先機 加急部署醫療系統、防疫科技刻不容緩!

撰文記者 吳培安
日期2021-05-26
聿信醫療總經理許富舜醫師。(圖/聿信醫療提供)
國內COVID-19疫情連續多日確診破百,疫情指揮中心也於25日記者會中,正式宣布全國三級警戒延長到6月14日。當前不僅篩檢站大排長龍,也暴露出醫院收治患者能量吃緊、醫療系統急需更多病床及呼吸器的窘況。
 
本刊邀請到曾任台大醫院主治醫師、亞東醫院重症主治醫師、現職聿信醫療總經理的許富舜醫師,分享聿信醫療的近期發展,以及他從醫療困境中看見的產業觀點。
 

過去一年疫情趨緩,防疫科技卻大卡關

 
許富舜感嘆地說,臺灣在過去疫情緩和的一年裡,錯失了部署閒置醫療系統與防疫科技的機會。指揮中心現在已經在疫情控制上焦頭爛額,政府應有膽識地火速站出來協調盤點,並投入預算來部署防疫科技和醫療系統。
 
聿信醫療器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Heroic Faith Medical Science),是國際上少數以「呼吸音」為題、開發AI連續呼吸偵測系統的智慧醫材團隊,也是切入COVID-19智慧防疫科技的國產大黑馬之一。
 
其開發的產品「AIRMOD AS-101正音電子聽診器」,在搭配遠端中央監測系統下,只需把聽診貼片貼在病人身上,就可以把「用聽的」呼吸音即時影像化,讓醫護人員可以直接在螢幕上「用看的」,同時利用AI輔助監測呼吸狀況及呼吸道症狀,讓醫師能在病患呼吸功能惡化、無呼吸、血氧濃度降低前提早介入醫療處置。
 
然而,雖然聽診器部分已經在2020年7月順利取得食藥署醫材許可證,並在今年3月被列入食藥署「因應COVID-19申請醫療器材專案製造可販賣之核准名單」(臺版EUA),成為防疫國家隊的一員,但即使在因應緊急醫療需求下,臺灣專案製造取證之路,卻無法配合醫療的急切需求。
 
 聿信的聽診貼片在熱鬧的生技會場中,亦能達到清楚收音。圖中為聿信創辦人暨執行長許富舜(右)為副總統陳建仁(左)展示使用方法。(圖/聿信醫療提供)
 

集結防疫科技人才與資源,為最需要的一刻準備

 
許富舜回想並陳述:去年疫情趨緩後的臺灣成為大國寄予希望的代工要角,而臺灣的代工思維,要求長期訂單,無法世界醫療市場接軌,即使有心發展的公司,連在臺灣自己市場取證上,也無法接上世界疫情的現況。
 
例如,疫情下專案製造,臺灣監管單位要求認定公衛上需求、需要能提供實質證據。而此時臺灣一來沒有大量的疫情,再者要致死性傳染病下提出如何有無隔離防護,或者有無感染的差異,也有執行的困難。
 
直到最近國內疫情升溫、抗疫戰場又變得劍拔弩張,在短短三天內,就收到超過300位第一線醫護人員,以實名支持對呼吸偵測器產品的臨床需求,其中,更不乏主任院長級醫師。
 
許富舜認為,「包含疫苗在內、所有的防疫科技都需要集結人才跟資源,以持續為了最需要的那一刻作準備。」
 

臺灣防疫科技產業沒有升級,停滯了一年

 「國外從去年到現在,因為疫情壓不了,所以防疫一直在執行。但去年的臺灣最後因為疫情緩和,無論防疫旅館、病床、呼吸器都沒徹底執行準備好。所以,臺灣就在這樣一放一收的過程中,失去了很多契機,防疫醫療科技產業也沒有落實,幾乎停滯了一年。」許富舜說。
 
許富舜直指,因為健保關係,臺灣醫院醫療系統都是賠錢經營,副業如餐飲空間、停車場來賺錢。醫療服務一向沒有閒置量能,「沒有當下臨床服務產生營收、會一直賠錢」,就沒有為往後疫情可能爆發的緊急需求做準備。
 
「一個防疫系統,包括:器材(呼吸器)、空間(隔離病房)、人員(醫護人員)、通報、檢疫設備與流程,全部都需要儲備量能,建置更需要時間。臺灣現在的狀況,就像是打開抽屜,卻拿不出酒精和口罩,這該怪誰?」
 
「現在,大家每天都在關注有幾個人確診,但等到數字下降後、大家有空思考未來的時候,會不會又犯相同的錯?」
 
「臺灣這次一定要痛定思痛,居安思危,該花的錢要真的花下去,該推動的科技、產業、防疫醫療系統建置都要落實!」許富舜醫師語重心長強調。

聿信醫療研發的連續肺音監測聽診器,結合監測系統後可在螢幕上呈現收音,並以AI監測是否有異常音出現,也可和醫院系統整合、實現院內遠端監控。(圖/聿信醫療提供)
 
(報導 / 吳培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