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產業火線」——專訪WaCare執行長

潘人豪:健康平台流量暴漲3.6倍 疫情下「宅健康」從遠距做起

撰文記者 巫芝岳
日期2021-05-30
潘人豪:健康平台流量暴漲3.6倍 疫情下「宅健康」從遠距做起(圖片來源:本刊資料庫)

國內COVID-19疫情持續延燒,衛福部啟動「強化版」三級警戒下,呼籲民眾減少外出、非必要不進出醫療院所的措施。為了幫助「宅在家」的長輩或是家有長輩的照護者,能持續獲得應對疫情的知識,遠距健康平台WaCare立刻因應推出一系列的免費「抗疫線上課程」,平台流量也暴增360%之多。

本刊特邀WaCare執行長潘人豪,分享他們自2016年以來投入此領域,一路以來觀察到國內專家和民眾,透過遠距方式促進健康的趨勢轉變,以及在疫情下,遠距健康產業發展的契機。

成立於2016年的WaCare,可說是國內少數極早部署的遠距健康平台。潘人豪分享,在這波疫情當下,若以疫情大爆發的5月16日作為分水嶺,前四天與後四天的平台使用量就迅速成長了360%,和去年同期相較下增加了620%。

此外,該平台與聯合報合作,在短短兩天策劃下,19日連續七天安排了十堂「抗疫線上課程」,創造了近十萬的專家介紹文章瀏覽、5,307次課程觀看,以及共1,103人次的參與量。

潘人豪指出,在疫情迫使大家不能出門的狀態下,遠距科技在健康促進、預防醫學上就能發揮很大的功能,像是線上課程若能帶領長輩在家一起運動,比起整天不活動,幾週下來健康狀況就會差很多。

「除了許多照顧服務員外,參與我們線上課程的65歲以上長輩很多。」潘人豪表示,由於課程內容充實,有照護需求者可固定做為自我進修的管道,但同時許多長輩也會願意主動使用。

 

從照護、亞健康族群下手 遠距科技增進醫療分級

潘人豪表示,新冠疫情不只是醫療端會受到影響,在每個人的生活行為都被迫改變下,該如何調適,並非政府一方就能改變。

「就遠距醫療而言,也是要透過各方專業分工來做:政府先把政策、資源、資金制定好,再從醫療端往下串聯到照護等更廣的領域。只要政策鬆綁,醫療院所就可以嘗試新的模式,才會形成整個產業。」潘人豪直指。

他也強調,其實除了醫療資源外,健康促進、照護專業學習、衛教等資源,也是民眾會需要的服務。像是現在流行「代謝症候群」一詞,就是因為預防醫學逐漸受到重視而來,在確診糖尿病、高血壓之前,如何做到自我健康管理以預防疾病,這些都是在尚未進入醫療領域前,就能透過遠距方式進行的。

因此,在這波疫情下,正是產業界、醫療界能緊抓試驗的時機,待疫情過後,也能以此檢視究竟哪些既有的服務,其實可轉為遠距進行。

「過去遠距醫療都是大醫院在做,但實際上最適合使用遠距工具的對象,是需要初級照護的人,這種在過去屬於結構性的問題,剛好趁疫情可以讓分級醫療更加落實、把醫院資源留給真正需要的人。」潘人豪說道。

從人口結構而言,台灣高齡化的趨勢只會越趨嚴重,而面對未來勞動人口的減少,若要降低照護的人力成本,遠距科技就是不可或缺的解方。

潘人豪認為,或與這波疫情過後,遠距醫療/健康的需求可能稍減,但就長遠的未來而言,這項需求肯定會增加。
 

「內容為王」突破民眾接受度

不過,目前一般民眾對這些創新遠距平台的接受度如何呢?潘人豪也分享了WaCare一路走來的經驗:第一次總是最困難的。

他指出,最終還是得回歸到使用者體驗,並且突破讓大家第一次願意註冊使用的困難。

潘人豪說:「要讓民眾願意跨出來第一步,通常有兩種做法:一是做行銷、送贈品,但這種方式通常難以持續留住使用者。第二種則是『以內容為核心』,以和使用者切身相關的內容來吸引人,這樣往往較能留住他們。」

(報導/巫芝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