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產業火線」——視訊診療第一線

北醫陳宥達:台灣居家住院(HaH)落後美國10年 盼疫情帶來落實契機

撰文記者 巫芝岳
日期2021-06-25
北醫陳宥達:台灣居家住院(HaH)落後美國10年 盼疫情帶來落實契機。圖為陳宥達醫師進行視訊診療時,正在核對病人身份。 (圖片來源:陳宥達提供)

COVID-19第三級疫情警戒下,大醫院院內量能保留給染疫患者,而長期臥病的居家醫療患者,在醫師減少出診下,又該如何確保得到照護?本刊日前專訪北醫附醫家醫科陳宥達醫師,他除了分享北醫附醫如何對居家醫療患者進行視訊看診外,也強調期盼國內抓住疫情「轉機」,落實「居家住院」(Hospital at Home, HaH)模式。

在北醫附醫協助遠距醫療服務、與遠距健康平台WaCare長期合作的陳宥達表示,國內疫情5月升三級後,北醫的遠距醫療中心電話幾乎天天爆滿,許多慢性病或原有預約檢驗需求的民眾,紛紛來電詢問該如何調整就醫。

對仍有就醫需求的民眾,除了使用衛福部鬆綁後的「視訊診療」管道外,其實還有許多臥病在床,循健保「居家醫療」管道的病患,持續有就醫需求,但若與醫護人員頻繁接觸,又怕增加染疫風險。

陳宥達表示,北醫附醫在疫情一發生後,就獨立出一診給居家醫療病患;原先醫師會親自到家中診療病人,現在則改為由居家護理師去病人家,與遠距醫療中心聯繫後,以Teams視訊軟體和院內醫師連線診療。

「以前要親訪病人的話,一個早上大約只能看6位,現在視訊方式則能看到10個人。」陳宥達分享,前幾日甚至半天看了12位病人之多,是過去足足兩倍。

已落後美國10 疫情下期國內落實「HaH」照護模式

陳宥達又進一步分享,他們希望國內能漸漸落實「居家住院」(HaH)模式;也就是由醫院的HaH指揮中心(以北醫附醫為例,是由社區醫學部和遠距中心組成)作為24小時的Call Center,持續遠距監測病人,並隨時調派醫療團隊到病人家中、讓病人可就近就拿藥。

「這概念在西方已推廣大約10年了,但台灣因醫療環境不同,所以似乎疫情下才冒出需求。」他說道。

曾在美國史丹福大學兒童醫院進修的陳宥達也分享:「史丹福運用遠距科技提升病患健康(telehealth,又譯「遠距健康」),給了我很大的啟發,當時台裔教授王智弘(Jason Wang)是我的老師,他讓我學習到許多遠距視訊診療所要注意的事情。」

不過,他也強調,去中心化的HaH實行關鍵,需要克服:排班人力、技術面(病人家中網路環境、無紙化醫令系統等),以及供應鏈(需有裝在病人家中的醫療設備、醫院檢驗等量能需充足以保持隨時可用等)三大問題。

而這項HaH計畫的給付來源,除了健保居家醫療費用外,還可包括新冠相關防疫補助、私人商業保險等。

(報導/巫芝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