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BIO Asia Taiwan 亞洲生技大會》

Session 5之2:2023年新冠「流感化」!?疫後重整全球疫苗供應鏈

撰文編採中心
日期2021-07-22
「2021亞洲生技大會」Session 5論壇以「接種新冠疫苗後的大流行控制」為題。(圖片/亞洲生技大會提供)

今(22)日,「2021亞洲生技大會」(2021 BIO Asia Taiwan)Session 5論壇「接種新冠疫苗後的大流行控制」中,台大兒童醫院副教授李秉穎、委託臨床試驗服務公司(CRO)Syneos Health醫學執行主任Jaime E. Hernandez,以及阿斯特捷利康(AZ)新冠疫苗全球政策主任Paula Pohja-Hutchison也對疫後全球公衛防禦策略、臨床試驗新策略,以及全球疫苗研發、生產、供給鏈提出見解。

*台大兒童醫院副教授李秉穎:
預計2023年新冠肺炎將「流感化」、成為地方性流行病

李秉穎首先分享,台灣成功防疫的關鍵在於「邊境隔離」(boarder quarantine)。從2019年底,台灣就針對中國武漢上機的乘客進行健康檢查,到了2020年近一部透過健康聲明卡,以及旅遊史及接觸史掌握,再進而將有症狀感染者、無症狀感染者採取不同隔離措施,並以電話關心和警方資源密切追蹤,成功在全球大流行下防守住第一局。

此外,李秉穎認為,台灣之所以在全球大流行下成功抗疫,還歸因於充分落實了全民戴口罩等個人衛生習慣,成功阻擋了飛沫(droplets)的感染途徑。相較於其他封城的國家,口罩、勤洗手、社交距離是經濟衝擊最小、也是最有效的的防治方法。直到2020年12月,台灣的不明源頭社區感染,僅占了440名確診者中的10位。

不過,今年5月14日起,台灣疫情進入三級警戒,因此指揮中心在R0值假定為3的條件下,大幅加強社交距離/與暴露者或確診者的隔離(quarantine & isolation)等措施,來遏止擴散蔓延。李秉穎表示,當時的5條感染鏈,已經帶來了1093例感染、164例重症、20-40人的死亡。

李秉穎也表示,從2020年5月起,他就和國內防疫專家組成專家會議,共同商討疫苗接種願景與策略,其中也包含國產新冠疫苗開發。現在,新冠病毒變種的出現也受到關注,而且未來可能年復一年的侵襲。但他預期,即使是變種病毒,其帶來的影響應該會主要在2021-2022年,等到2023年之後,新冠肺炎就有望成為「流感化」一般的傳染病,從大流行(pandemic)進入地方性流行(endemic)的階段。


*Syneos Health醫學執行主任Jaime E. Hernandez:
Syneos新冠策略全球平台 自動監測臨床資訊

Jaime E. Hernandez則以「疫情下加速藥物和疫苗開發的方式」(Accelerating Drug and Vaccine Development During Outbreaks)為題分享。Jaime E. Hernandez指出,近百年來,人類經歷過多次流感大流行,例如1918年H1N1、1997年首次出現的H5N1禽流感和2009年H1N1新型流感。

他以2009年H1N1新型流感為例,神經胺酸酶抑制劑Peramivir在2009年獲得美國緊急使用授權 (EUA),用於治療新型流感,H1N1新型流感疫苗也在2010年獲批准。

之後2014年爆發伊波拉病毒,也加速了疫苗開發,而Jaime E. Hernandez曾任職的委託臨床試驗服務公司INC Research Holdings在2016年推出「Catalyst Vaccine Network」,旨在加強與全球臨床研究機構合作,加快疫苗開發和交付速度,在過去5年進行了709項疫苗研究。

Jaime E. Hernandez指出,Syneos也建立了新冠策略全球平台,旨在即時從可信的公共來源,提供特定國家的最新資料和數據,這種自動的監測工具,有助快速且靈活調整臨床試驗的進度。他強調,應該利用這次的經驗,制定藥物和疫苗開發的新方式,以應付下一次傳染病的爆發

*AZ新冠疫苗全球政策主任Paula Pohja-Hutchison:
7個月拿到緊急許可 歸功於研發、生產供應鏈全面合作

Paula Pohja-Hutchison表示,AZ以不以獲利為目的,希望透過新冠疫苗實現對大眾健康的承諾。透過和英國牛津大學的合作,他們利用類人猿下目動物(simians)的腺病毒作為疫苗載體平台,也特別以基因工程,使此病毒在人體內不具複製力,也避免人類腺病毒的潛在免疫危害,目前已經證明安全性及有效性,只要打一針,就可以刺激接種者B細胞和T細胞的強健免疫反應。

AZ從2020年5月展開臨床試驗、12月就獲得緊急供應許可(authorization for emergency supply),之所以能在短時間內將疫苗開發出來,最大的關鍵就是「合作」,包括牛津疫苗中心(Oxford Vaccine Centre)、英國公共衛生部(PHE)、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澳洲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SIRO)的合作等。

Pohja-Hutchison表示,AZ在臨床試驗開發的同時,就已經著手布局大規模量產。現在AZ疫苗的產能已經達到數十億劑,合作生產基地遍布15個國家、多達25個,並透過20個國際夥伴(特別是COVAX)共同建立全球供應運輸鏈,現在已經讓數億劑AZ疫苗分送到168個國家。

(報導/吳培安/劉端雅)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