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BIO Asia Taiwan亞洲生技大會》

逾29國納入醫保的先進細胞療法——解析CAR-T療法的現在與未來

撰文環球生技
日期2021-08-02
細胞基因治療發展從學術研究走向產業化,是全新的挑戰也是契機。(圖/台灣諾華提供)
 
2021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2021)線上論壇在7月23日圓滿落幕。其中第三日的論壇11(Session 11)中,主題聚焦在「創新細胞與基因治療」(Advances in Cell & Gene Therapies)。其中,澳洲Peter MacCallum癌症中心教授暨Cell Therapies Pty Ltd. 科學長Dominic M. Wall,諾華(Novartis)細胞與基因治療國際市場總監戴崇德(Didier Dargent),說明在細胞/基因治療等先進療法中,最備受期待的CAR-T療法的現在與未來;此外,也邀請到醫藥品查驗中心(CDE)執行長劉明勳,說明全球細胞/基因治療法規批准現況,以及CDE在先進療法法規監管的最新進展。
 

* Dominic Wall:CAR-T技術、製造、流程高度複雜 業者、醫院、後勤、政府合作缺一不可

 
Dominic Wall是澳洲Peter MacCallum癌症中心事業資金執行董事,同時也是該中心旗下細胞/基因治療CMO公司 Cell Therapies Pty Ltd科學長,他的講題是「細胞與基因治療的現在和未來」。
 
Cell Therapies是早在2003年起、就提供cGMP規範細胞基因治療代工的業者,握有許多不同基因修飾的細胞技術及修飾模組平台,也是諾華在澳洲地區CAR-T療法的生產合作夥伴。
 
Wall表示,隨著科學家在合成生物學的掌握度增加,包括對單株抗體可變區間、T細胞受體交聯訊號的操作,以及對體內/體外細胞擴增與維持更加熟悉,人類免疫系統固有的T細胞,成為細胞與基因治療的理想標的,繼而掀起將細胞當成「活藥物」(living drugs)新時代。
 
其中,又以為患者量身打造的CAR-T細胞治療最備受矚目,成為細胞治療界爭相研究的對象。CAR-T的作用方式是從病人血液中分離出 T 細胞,再用基因工程將其改造,讓 T 細胞上面呈現嵌合抗原受體(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 簡稱 CAR),負責辨識癌細胞表面抗原,讓 T 細胞更有能力攻擊腫瘤。
 
因此,CAR-T是同時具備細胞療法、基因療法與免疫療法三者的創新治療。Wall表示,相較於10年前,現在科研界更加掌握CAR-T細胞的特性,例如過度刺激受器,也會讓CAR-T細胞喪失功能。在最新的學術發表中,科學家已經可以利用Tandem CAR 、iCAR、武裝CAR等方式,來解決目前研發上遇到類似的瓶頸。
 
不過,對細胞基因治療CMO業者來說,CAR-T細胞製造過程多樣性相當高,且會因為改造製程的不同,產生很大的差異性,因此在商業營運上會需要大量的資金資源支持,以確保每袋細胞品質符合標準。這點和著重在經費控制、不需要因不同使用者付費專案而有所差異的醫院相當不同。
 
此外,Wall也指出,雖然有非常多的製藥業、醫學研發中心投入不同的基因工程研究,例如:異體CAR-T、異體TCR (T細胞受體)、CTL (細胞毒殺性T淋巴細胞)、CAR-NK等等,但目前為止只有5個基因工程產品成功取證、在美國上市,其餘為數眾多的產品仍處於早期階段的臨床一/二期臨床試驗,或是正在進行樞紐臨床三期臨床試驗中。
 
最後,Wall也指出,即使是已經獲得批准的CAR-T療法,其製程還是必須由細胞處理業者和醫院合作。因此,產品供應模式和後勤支援,將是影響患者照護效率的關鍵;此外政府在管理和資源分配上,也應當確保新申請細胞/基因治療臨床服務的品質保證,以及確認每個臨床中心,都能提供相同服務和水準的細胞治療。
 

*戴崇德(Didier Dargent):CAR-T成難治罕見血液腫瘤曙光 逾30國納入醫保

 
戴崇德的演講從CAR-T的產業化為視角出發,講題為「細胞與基因治療生態系統的進化」。他表示,目前諾華在全世界擁有超過20種癌症、血液、罕見疾病的療法獲得藥證,也有超過30項研發中新藥,包括標靶療法和免疫癌症療法等。
 
戴崇德表示,以CAR-T療法目前獲得批准的其中兩種適應症——難治型/復發型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LL)以及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DLBCL)為例,雖然是盛行率萬分之一以下的罕見疾病,但患者在經歷4~5種治療後平均生命只有大約6個月,先進療法對這些患者來說是莫大的希望。
 
現在,諾華已經在北美、歐洲、亞洲、澳洲建立7個CAR-T生產設施,產能足以供應每年5千人以上的醫療需求;此外,也在近年陸續在歐盟、瑞士、加拿大、澳洲、日本、新加坡、沙烏地阿拉伯、香港、南韓獲得批准,並在30個國家獲得醫療保險涵蓋。
 
不過,戴崇德也強調傳統藥物可批次製造、物流配送至醫療單位、醫生開立處方、患者取藥的單向流程,現在的CAR-T療法是非常「客製化」的過程,必須先由醫師和患者取得共識、由患者提供細胞後、運送到細胞工廠才開始製造程序,最後再送回到醫院輸注給原患者。因此和認證合格的醫療中心合作非常重要,也需要不同科別的醫療人員投入協作。
 
最後,戴崇德表示,諾華致力於重新創想醫藥未來(reimaging medicine),透過細胞/基因平台帶來的先進療法,一面擴展產品的全球可近性、持續開發產品線、和更多的學研單位合作,期望能在補足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unmet medical needs)上前進,致力將更多治療新選擇帶給全世界的患者。
 

*劉明勳:因應先進療法崛起 CDE建「新藥查驗登記優先審查機制」

 
財團法人醫藥品查驗中心(CDE)執行長劉明勳,以「加速細胞與基因治療法規」為題分享。他指出全世界目前共有1,220項基因、細胞和以組織為基礎的先進療法,正在執行臨床試驗;不過,即使科技持續精進,領域發展的關鍵還是取決於「法規監管」的速度。
 
其中的重大里程碑,包括第一款細胞療法產品在1997年獲得美國FDA批准;首個基因療法在2012年取得歐盟EMA批准 (該產品2017年已退出市場);首個組織工程產品在2016年獲得FDA批准;此外,首款結合基因修飾及細胞的CAR-T療法,也在2017年獲得美國FDA批准。
 
劉明勳指出,先進療法的興起,也使得法規單位面臨藥品及醫材複合性產品愈發複雜的挑戰,而監管機構的使命,就是要確保產品在安全性、有效性下,推動新療法的發展。
 
他表示,為了提升藥品臨床試驗計畫審查效率、加速新藥研發上市,CDE現在也擬定了新藥管理加速審查計畫,並依案件不同的風險類別,採取不同審查機制,以使審查資源的運用最大化,期望CDE在以患者為中心的開發目標下,能持續縮小醫療實踐與藥品問世的距離。
 
(報導 / 吳培安、彭梓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