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MIT+哈佛公開「最完整肺鱗狀細胞癌分子圖譜」 一次揭秘新亞型、藥物標靶

撰文記者 巫芝岳
日期2021-08-07
《Cell》MIT+哈佛公開「最完整肺鱗狀細胞癌分子圖譜」 一次揭秘新亞型、藥物標靶 (圖片來源:網路)

近(5)日,由麻省理工學院(MIT)和哈佛大學等學校組成的生物研究所Broad Institute,發表了一項迄今為止最完整的肺鱗狀細胞癌(LSCC)分子圖譜;透過蛋白質體研究,不但找出一項未曾被發現的新亞型(subtype),也解開某些腫瘤基因未能成功作為藥物標靶的原因,並找出可能的替代治療方案。該研究發表於期刊《Cell》。

研究人員針對108個腫瘤樣本的DNA、RNA、蛋白質,和轉譯後修飾(包括:磷酸化、泛素化等)進行分析,並與正常組織進行比較。

該研究團隊先前已使用基因體學,確定了LSCC的4種分子亞型(molecular subtype)。透過蛋白質體學的研究,他們不僅更深入了解這些亞型的免疫、代謝和增生(proliferative)分子訊號,還發現一項全新的「上皮細胞間質轉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亞型」。

研究人員指出,這種新的亞型腫瘤,可能具有更大的轉移潛力,但其中某些特定的分子途徑也有望作為治療標靶。

在其他分子途徑的研究結果發現,「FGFR1」這種先前就被發現常在LSCC細胞中出現擴增現象,卻一直未能成功做藥物標靶的基因,可能與另一基因「NSD3」相關;在蛋白質體學研究中,研究人員進一步確認NSD3可能是驅動腫瘤生長和存活的關鍵因素。

此外,其結果也顯示,有轉錄因子SOX2過度表現的腫瘤,可能透過染色質調節劑(chromatin modifiers) LSD1和EZH2治療。

SOX2通成被認為是「不可成藥」(undruggable)的標靶,不過這項研究從蛋白質體學、轉譯後修飾等分析數據,找出可變通的機會。

這項研究數據,凸顯了幾種可作為標靶的免疫調節途徑;特別是經由分析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如:PD-1抑制劑)的反應,以及腫瘤逃避免疫系統的相關生物標記(biomarker)後,可為不同LSCC患者接受免疫治療差異極大的結果,提供了線索解釋。

參考資料:

1. 論文原文: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21)00857-6?_returnURL=https%3A%2F%2Flinkinghub.elsevier.com%2Fretrieve%2Fpii%2FS0092867421008576%3Fshowall%3Dtrue

2. https://www.news-medical.net/news/20210805/Researchers-develop-the-most-comprehensive-molecular-map-of-lung-squamous-cell-carcinoma.aspx

(編譯/巫芝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