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子刊:阿茲海默早篩有望! MRI/PET掃描腦幹可望預測認知衰退

撰文記者 巫芝岳
日期2021-09-27
《Science》子刊:阿茲海默早篩有望! MRI/PET掃描腦幹可望預測認知衰退 (圖片來源:網路)

近(22)日,荷蘭馬斯垂克大學(Maastricht University)的最新研究,透過磁振造影(MRI)或正子斷層造影(PET)掃描發現,腦幹中特定區域的細微tau蛋白堆積,似乎可作為早期檢測阿茲海默症的指標,有望突破目前該疾病難以及早發現的問題。此研究發表於期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

馬斯垂克大學研究團隊針對共174名年紀稍大、多數大腦認知功能正常的成年人,進行完整的MRI和PET檢查,結果發現,腦幹中藍斑核(locus coeruleus, LC)區域的「完整性」較差,不但和大腦中內嗅皮層記憶區域中的tau蛋白累積有關,也與受試者的認知能力下降相關。

過去研究已發現,LC區域是大腦第一個會出現tau蛋白異常累積的部位;tau蛋白的異常堆積,是除了澱粉樣蛋白斑塊(Aβ plaques)外,另一項在阿茲海默症患者腦內會出現的病變,且一般發生的比澱粉樣蛋白斑塊更早。

目前也有研究顯示,30~40歲的成年人中,約有一半的人LC內已有tau蛋白堆積的情況,不過科學家仍無法斷定這是否為導致疾病的過程。

而在此項研究中,研究團隊期望進一步了解健康人LC中tau蛋白堆積的情形。由於LC區域的體積非常小,難以直接量測其中tau蛋白的堆積量,因此他們透過MRI和PET兩項影像技術掃描該區域的完整性,來推測tau蛋白堆積情形。

經過長達8年的追蹤,研究團隊得到「LC完整度和認知能力下降有關」的結論,也支持了先前在健康人LC區域tau蛋白堆積相關的研究。

第一作者Heidi Jacobs表示,此結果雖無法證明LC區域的tau蛋白堆積就是引起疾病的主因,但或許該腦區的「完整性」,能作為預測阿茲海默症相關神經退化的生物標記(biomarker)。

研究團隊表示,目前阿茲海默症治療失敗的一大原因,可能是因太晚發現、延遲治療所致,而tau蛋白的異常堆積,可能早在出現臨床症狀的10~20年前就開始發生了,因此他們期望這項腦幹LC區域的生物標記,能幫助作為早期診斷的工具。

參考資料:

1. 論文原文: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translmed.abj2511

2. https://www.drugs.com/news/signs-early-alzheimer-s-may-spotted-brain-stem-100563.html

(編譯/巫芝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