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台灣醫療科技展」

竹科、中科、南科三大科學園區聯手 6新創秀隱形冠軍醫材

撰文記者 彭梓涵
日期2021-12-03
竹科、中科、南科三大科學園區聯手 6新創秀隱形冠軍醫材。(攝影/彭梓涵)
今(3)日,南部科學園區攜手新竹科學園區、中部科學園區於「2021台灣醫療科技展」設立「精準健康主題館」,除了展現多家醫材隱形冠軍,也展示ICT資通訊與BIO生醫兩大產業優勢結合的多元化、新創生醫、醫材廠商。
 

新竹科學園區


滙嘉健康致力開發高敏度光學感測墊,其開發領先國際首創「nFOPT®非侵入性光纖生理監測技術之AI照護系統」,在不穿戴任何裝置情況下,透過使用2mm厚度的智慧光纖薄墊,即可遠端連續追蹤包括呼吸、心率、咳嗽、翻身、離床、睡眠品質及各種生理活動,以提早偵測可能狀況。
 
創辦人楊淑貞表示,該產品於2017年獲得美國R&D 100 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今年更被列入聯合國全球COVID-19創新調查報告顯著創新項目、2021 APEC Best Award第四次工業革命獎。
 
目前產品已於300家婦產科、月子中心、托嬰中心、養護機構、失智家屋、啟智中心與醫院採用,楊淑貞也透露未來滙嘉健康也將以非侵入性光纖生理監測技術基礎,朝向高階醫材產品開發。

 
旺北科技是以研發為導向的醫療生技公司,工廠具有衛福部GMP與歐盟ISO-13485認證。目前已核准上市的醫療器材包括「多參數生理訊號監視器」、「脈搏血氧濃度計」、「可攜式心電儀」等,多項產品已銷售進入國內各大型醫療院所。
 
今年於展場中,旺北更展示最新開發的「超純水電解氫氧機」,執行長黃林祥表示,由於氫水及氫氣具有還原力,目前已有許多研究指出,其在人體內具抗氧化、清除自由基能力,在國外已被作為醫療行為使用。
 
目前旺北也以「醫療產品等級」開發的嚴謹度,在台灣進行氫氣療法的動物與人體臨床試驗,期望未來台灣也能將氫氣療法納入醫療範疇。
 

中部科學園區


德盟儀器為國內專注於工業內視鏡、影像、光學檢測儀器製造廠商,2010年開始,跨足醫療內視鏡領域,產品包括神經腫瘤內視鏡、脊椎關節內視鏡、ENT耳鼻喉內視鏡、整形醫美內視鏡等。
 
此次於醫療科技展,德盟則展示其開發全球首創三光合一、一鍵切換光源之「微創螢光成像系統」。
 
董事長曾湘德表示,該系統搭配5-ALA、ICG顯影劑,在微創內視鏡攝影系統複合式波長光源照射下,產生的螢光成像,可輔助醫師精準辨識惡性腫瘤邊緣與癌細胞位置,目前該系統已取得衛福部二類醫材許可證。
 
曾湘德也表示,為了拓展產品國際知名度與可及性,目前也與科技大廠佳世達簽訂MOU,未來雙方將共同生產與製造內視鏡產品,並由佳世達進行產品通路布局。


承鋆生醫則是致力於醫學影像應用研發,產品開發目標是希望提供醫生於診斷治療時有更清楚精確的影像。
 
承鋆的首要產品是針對臨床手術中,一般2D內視鏡畫面常因缺乏立體感的痛點,著手開發「3D微創內視鏡系統」並與光電大廠友達合作3D顯示應用。業務經理劉浩丞表示,這項「2D轉3D」的影像系統已推廣至全台9家以上的醫療院所。透過承鋆的此項特殊技術,國內多家院所正積極推展3D立體腸胃鏡與鼻咽鏡檢查,由台灣出發,領先全球。
 
另外,承鋆亦開發雙錄4K/3D影像記錄之平台Lascaux,透過HIS病例連結讓醫療人員能簡單快速記錄各種醫學影像,並且支援達文西外科手術系統2D/3D錄製,靜態影像擷取直接轉換成DICOM格式上傳至醫學影像儲存傳輸系統(PACS)。
 

南部科學園區


亞果生醫展示的「超臨界二氧化碳(SCCO2)流體去細胞技術」,可進行生物組織的清洗萃取,將動物組織中的脂肪、細胞及其他雜質去除,留下膠原蛋白構成的支架。目前,如血管、眼角膜和皮膚等組織的支架,已經由動物實驗證實,可於植入體內後吸引幹細胞附著生長,再形成完整組織。
 
亞果生醫執行長謝達仁表示,亞果正在進行器官(心臟、腎臟與肝臟)的動物實驗,若成功證實器官也能以膠原蛋白支架再生,未來就能以動物器官支架滿足人類器官移植的龐大需求,且由於其為自體幹細胞再生,不會有排斥反應,前景可期。

 
宇康生科有感於市面上治療聲門閉合不全的手術植入物並不理想,因而開發了創新的可調式咽喉植入物APrevent® VOIS。VOIS有8種尺寸可選擇,不僅能使患者的聲門完整閉合,且是全球唯一能在術後調整的咽喉植入物,讓患者免於二次手術。目前,VOIS已拿到歐盟CE認證,臺灣方面則正準備向TFDA申請醫材認證,而美國的臨床驗證則正要開始。
 
除了手術醫材,宇康生科也投入開發語音軟體,以解決發聲困難患者的溝通問題。宇康生科以人工智慧、大數據、深度學習、語音辨識與自然語言處理等技術,開發出AiSpeak軟體,期望將患者模糊不清的語音,轉換成能讓人理解的清晰語音。目前,宇康生科已推出「AiSpeak Portal」App,讓使用者能以簡單的音節,驅動手機或平板中的常用功能,而如同語音翻譯的完整功能,則預計於明年中推出。

(報導/彭梓涵、劉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