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屆永信李天德醫藥科技獎」

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清大生科孫玉珠獲永信「卓越醫藥科技獎」

撰文記者 巫芝岳
日期2021-12-08
今(8)日,由永信李天德醫藥基金會舉辦的「第17屆永信李天德醫藥科技獎」於台北舉行頒獎典禮。(攝影/巫芝岳)

今(8)日,由永信李天德醫藥基金會舉辦的「第17屆永信李天德醫藥科技獎」,於台北舉行頒獎典禮。本次共選拔出18位傑出科學家,分別獲得「卓越醫藥科技獎」、「青年醫藥科技獎」、「傑出論文獎」與「東南亞傑出論文獎」;其中,臺大醫院院長吳明賢,和清大生科教授孫玉珠共同獲得卓越醫藥科技獎。

永信董事長李芳裕首先致詞表示,獎項創辦至今已累計251位得獎者,他除了恭賀所有得獎者外,更期待得獎科學家能持續在生技醫藥領域發光發熱。

永信董事長李芳裕(攝影/巫芝岳)

衛福部常務次長石崇良表示,本次獲獎者除了已實質對臨床有貢獻的學者,也不乏投入基礎科學的年輕科學家;他以新冠疫情為例,若不是有長期投入基礎研究的科學家,全球不可能快速研發出疫苗,幫助全球抗疫。

石崇良也說,「新南向2.0」計畫,也期望結合醫藥產業,「以醫帶產業」前進新南向國家;台灣早年因外國傳教士才能有如今的醫藥發展,因此期望台灣現在也能透過國際醫療發展,來回饋全球。

衛福部常務次長石崇良。 (攝影/巫芝岳)

「卓越醫藥科技獎」評審召集人/中國醫藥大學賴明詔院士表示,藥物研發並非單純製造,而需要好的基礎科學為後盾,而這些新藥的發展,同時也會成為開啟基礎研究的新方向。

而另三獎項的評審委員會召集人/科技部生科司司長陳鴻震,則期許年輕得獎者,要秉持研究的初衷,以科學為本,並在未來將所有研究成果轉譯為醫學貢獻。

台大吳明賢、清大生科孫玉珠獲「卓越醫藥科技獎」

本次「卓越醫藥科技獎」由臺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與清大生科教授孫玉珠兩位共同獲得。

吳明賢長年投入「幽門螺旋桿菌對消化性潰瘍及胃癌關聯性」,以及膳食成分與腸道菌叢失衡關聯性的研究。其相關研究成果更轉化為臨床醫學,並納入臨床指南,對全球醫療發展產生巨大影響。

臺大醫院院長吳明賢獲「卓越醫藥科技獎」。(攝影/巫芝岳)

結構生物學家孫玉珠,則在細胞膜蛋白構造上有卓越研究成果。細胞膜蛋白是結構生物學中具挑戰性的領域,近期,孫玉珠解析出「磷酸鹽轉運膜蛋白」的晶體結構,並解析出可能引起神經退化疾病的蛋白突變;既在基礎科學上有重要貢獻,也為醫藥研究提供重要線索。

清大生科院副院長孫玉珠獲「卓越醫藥科技獎」。(攝影/巫芝岳)

頭痛機制、抗體圖譜、癌胞外體、抗線蟲感染研究卓越 獲「青年醫藥科技獎」

獎勵45歲以下科學家的「青年醫藥科技獎」,則由陽明交大臨床醫學所教授陳世彬、林口長庚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黃冠穎、中研院原子與分子科學所助研究員賴品光,以及中研院分生所副研究員薛雁冰獲得。

「青年醫藥科技獎」獲獎者。(攝影/巫芝岳)

陽明交大陳世彬運用新穎造影技術、動物實驗及基因研究,探討頭痛及複雜性神經血管疾病機轉;林口長庚黃冠穎,則成功建立人源單株抗體圖譜,有助於感染症藥物發展;中研院賴品光開發了多解析度影像報導系統,可觀察癌胞外體的生體分佈和探測活體內雙股DNA修復動態;中研院薛雁冰,則成功解析食蟲真菌誘捕線蟲的作用機制,可望發展出對抗線蟲感染的新穎策略。

10位博士生/博士後研究員 論文登頂尖期刊 獲「傑出論文獎」

「傑出論文獎」,由中研院生化所江尚殷博士、成大醫學院基礎醫學所呂紹維博士、臺大醫學院藥理所李姿涵博士、成大醫學院基礎醫學所李婉寧博士、中研院細生所林坤陽博士、中研院生化所陳鈺軒博士、臺大醫學院分子醫學所趙彤博士、陽明交大分子醫學與生物工程所劉東璋博士、國防醫學院生科所劉彥呈博士,以及清大醫環系羅尉辰博士獲得。

「傑出論文獎」獲獎者。(攝影/巫芝岳)

以上得獎者於博士班在學期間,研究成果均刊登於頂尖國際期刊,如:《Nature Communications》、《PNAS》、《Science Advances》、《Autophagy》、《Molecular Therapy》等。

「東南亞傑出論文獎」則獎勵兩位馬來西亞得獎人:來自Universiti Teknologi MARA的MOHD SAUFI BIN HARUN博士,以及University of Malaya的Ng Shie Yin博士,兩人各在治療皮膚炎之奈米藥物領域,及對抗黑色素細胞癌的新穎療法上,有傑出的研究成果。

(報導/巫芝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