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臺北生技小聚」

跨域新創征途利器:BOM概念維繫運作、掌握「無形資產」優勢

撰文記者 巫芝岳
日期2021-12-22
跨域新創征途利器:BOM概念維繫運作、掌握「無形資產」優勢 (攝影/羅翊方)

今(22)日,臺北市政府展業發展局和台大創新育成公司主辦的「2021臺北生技小聚」系列論壇,今年最後一場以「跨域新創征途最“搖擺”」為題,由台大創新育成(股)公司總經理劉學愚,和華淵鑑價評價部協理王以利,首先分享了跨域營運,以及增加公司鑑價時「無形資產」的重要性。

劉學愚:善用整體解決方案「BOM」概念維繫運作


​​​​​​台大創新育成總經理劉學愚(攝影/羅翊方)

台大創新育成總經理劉學愚,首先分享了新創公司在進行「跨域」時的關鍵,以及如何提升運用產品物料清單(bill of material, BOM)營運的概念。

他指出,「跨域」的方式其實遠比我們想像的多,包括:技術跨域、產業跨域、資本跨域、股東跨域等。

劉學愚也特別點出,新創公司的「股東管理」非常重要,在過了最一開始包括對家人、朋友的「情感管理」階段後,必須要妥善管理股東的期望值,針對可能具有不同「期望」的股東,要了解其個別的投資思維,並透過先教育對方,或是在合適的時機再邀請為股東等方式,來管理股東。

劉學愚強調,新創公司必須從產品BOM的層次,提升到要讓「全程解決方案能有效維繫運作」的BOM概念,並從中分析、選擇在探索可能的商業機會與服務定位。

他也從資通訊產業角度指出,在2020年上市櫃的188家生技業者中,總營收近3千億元、總市值約為1.06兆元;以此數據來看,相較於資通訊產業,其實生技產業的市值營收比(PSR)並不高。

「傳統在資通訊產業中,軟體業具有『長尾效應』,產品系統已經融入到組織中,因此PSR約能達到10-15倍。」劉學愚表示,這代表目前生技仍是相當新興的產業,且很多未必已創造營收的公司,其實在資本市場上創造了很高的期待值。

王以利:掌握「無形資產」優勢——專利分析、團隊組成、策略投資人


 華淵鑑價股份有限公司王以利協理 (攝影/羅翊方)

接著,擁有企業評價師(NACVA)認證之華淵鑑價股份有限公司王以利協理,介紹無形資產鑑價所涵蓋評價基本觀念,並從評價角度分享公司常遇到的問題。

她表示,不管大型或小型公司,無形資產就佔了七成,因此如何做無形資產的鑑價尤其重要。

不過她也點出,目前許多公司常遇到迷思,包括「是不是我花十億,公司市值就值十億?」、「我有很多專利,我就最厲害?」、「我技術最好,在業界就有最高價值?」。

她表示,答案其實不盡然。以市場參與者角度來看,她認為不同時間點、場域,都會為公司帶來不同價值,而要使評價有最高估值,就必須找出全部可能用途。

接著她也藉由實際案例,說明專利分析的重要性,她表示,技術的專利佈局與規劃,不只可看出產業的發展趨勢、競爭地位,也可看出未來市占率。

她也建議,新創公司可進一步運用專利分析,以及營運團隊組成、好的策略投資人等無形資產優勢,作為團隊商業模式之決策方針,以挺過創業死亡之谷。

(報導/巫芝岳、彭梓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