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研究剖析新冠病毒Omicron關鍵突變:與Alpha突變處相同、毒性卻大減

撰文記者 吳培安
日期2022-01-17
(圖片來源:網路)
近期,美國康乃爾大學研究團隊,剖析了新冠病毒Omicron變異株在棘蛋白的關鍵突變點「furin切割位」(furin cleaving site),並與2020年肆虐英國的alpha變異株、去(2021)年侵襲美國的delta變異株比較,發現omicron在致命性指標——細胞間融合(cell-to-cell fusion)表現差異相當大。這項研究發表在2021年12月的《iScience》。
 
過去就有研究指出,Alpha是首個在furin切割位出現重大突變的變異株,由於這個位點會影響毒性(nastiness),因此從原始的起源株(wild-type)分離出來。不過,帶領此研究的Gary Whittaker教授表示,這個突變實際上在疾病造成的影響上並不大。
 
Whittaker認為,由於alpha在2020年聖誕假期前侵襲英國,造成的後果嚴重得多,美國則是在2021年2月左右,影響沒那麼大,也未吸引到大量注意;相較之下,對美國而言,delta變異株在相同的位點上出現了不同的突變,使它變得更為致命,也在美國造成危害。
 
Whittaker表示,alpha和omicron都擁有相同的furin切割位,但在遺傳背景上相當不同,這可能解釋了omicron的快速蔓延,導致的重症卻較少。Whittaker認為,omicron和alpha有許多相同的特性,因此對alpha有更多了解,也能幫助我們了解omicron和更多未來可能出現的變異株。
 
Whittaker形容,Omicron在furin切割位的遺傳突變「繞了很大一圈,在致病原的演化軌跡上,回到了原點」(went back to square one)。Omicron和alpha、delta相比,雖然omicron傳染性很高,危害度卻小得多。
 
最明顯的差異是在造成宿主細胞間融合(cell-to-cell fusion)的能力,這是病毒造成毒性的能力指標。Whittaker表示,alpha會造成細胞間融合、delta的程度甚至更強,但omicron幾乎不造成宿主細胞間融合,毒性可說是完全倒退了。
 
Whittaker最後指出,如果alpha和omicron的furin切割位幾乎完全一樣,為什麼alpha比omicron的毒性來得更強?這個原因可能還潛藏在這些變異株的遺傳背景組成中。Whittaker認為,在找到問題的答案之前,必須先透過公衛政策加以應對。
 
原文研究: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589004221015595
 
(編譯 / 吳培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