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雌生殖!《PNAS》CRISPR編輯基因成功讓未受精單卵細胞培育小鼠

撰文記者 劉馨香
日期2022-03-14
該孤雌生殖小鼠,成功產下後代。(圖取自論文)
近(7)日,中國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研究團隊,以CRISPR基因編輯方式,改變基因銘印(genomic imprinting)區域的DNA甲基化情況,成功僅用單個、未受精的卵母細胞,培育出可生育後代的小鼠。研究發表於國際知名期刊《PNAS》。
 
從一個未受精的卵子發育出胚胎,稱為孤雌生殖(parthenogenesis)。在自然界中,它存在於蚜蟲、魚類、爬蟲類、蠍子、蟎蟲和一些蜜蜂中,但不存在於哺乳類動物。
 
哺乳類動物的有性生殖方式,使後代具有來自父母雙方的遺傳物質,通常來自父母雙方的等位基因都可表現,但有少數基因的其中一份基因會經過甲基修飾而失去作用,因此該基因只會表現來自母親或父親的版本,稱為基因銘印。
 
研究人員指出,由於基因銘印現象,使歷史上嘗試讓哺乳動物孤雌生殖的研究無法成功。在此研究中,研究團隊另闢蹊徑,以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改變基因銘印區域,克服了這個問題。
 
研究確認出7個重要的基因銘印區域,分別為2個來自父系的H19和Gtl2,它們是阻礙胚胎發育的障礙;和5個來自母系的lgf2r、Snrpn、Kcnq1ot1、Nespas和Peg10,它們對於胚胎發育有重要作用。
 
研究從小鼠身上取出一個還未減數分裂的卵母細胞,以CRISPR-dCas9和甲基化酶Dnmt3a,將兩個父系基因銘印區域進行甲基化使其關閉,以及以CRISPR-dCpf1和去甲基化酶Tet1,將5個母系基因銘印區域進行去甲基化使其開啟。最終使未受精的卵母細胞,具有類似已受精細胞的特徵。
 
實驗中,研究團隊總共建構了389個經過修飾的孤雌胚胎,有192個經體外培養發育至囊胚期,並植入雌性小鼠子宮。最後,有3隻小鼠成功誕生。
 
3隻小鼠中,其中兩隻體重過低,且生長遲緩,出生不到一天即死亡。最後一隻體重正常,成功活到成年期,並成功產下後代。
 
研究人員認為,透過控制多個關鍵的基因銘印區域,能實現哺乳動物的孤雌生殖,不過也承認,需要更多的研究才能在現實世界有所應用。他們進一步表示,這項研究經驗,可能為農業、醫學研究領域,開闢新的機會。
 
參考資料:1.https://phys.org/news/2022-03-mammalian-offspring-derived-unfertilized-egg.html
2.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7059663
論文:http://dx.doi.org/10.1073/pnas.2115248119
 
(編譯/劉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