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國鼎論壇》新冠下生醫與ICT如何交融?

閰雲:遠距科技、物聯網、自動化工廠   結合共創新醫照

撰文記者 李林璦
日期2022-05-07
閰雲:遠距科技、物聯網、自動化工廠   結合共創新醫照(圖片來源:李國鼎科技發展基金會)
今(7)日,李國鼎科技發展基金會舉辦《2022年國鼎論壇》,以「從新冠疫情後看生醫產業與資通訊業的交融」為主題,邀請到前臺北醫學大學校長——閰雲講座教授,分享台灣該如何掌握ICT優勢與生醫結合應用。

同時,下半場由李國鼎科技發展基金會副董事長暨藍濤亞洲總裁黃齊元擔任主持人,特別邀請到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吳忠勳、慧誠智醫創辦人兼總經理余金樹、宏碁智醫總經理許銀雄等生醫及ICT不同領域的專家一同進行綜合討論。

李國鼎科技發展基金會董事長王伯元致詞表示,疫情改變了世界,如何運用台灣高科技產業優勢開拓更多商機,是今日論壇的重點。
 

閰雲:掌握半導體優勢、工廠自動化經濟浪潮


閰雲表示,新冠疫情是促進遠距醫療發展的重要分水嶺,讓醫院端和患者端嘗試並接受新科技,使ICT和生醫產業結為連理,共同打造未來新的醫療照護模式。

閰雲認為,未來,患者不是僅用手機與醫師視訊,而是結合各種穿戴式裝置、居家感測器、物聯網,傳送到專業醫療人員進行判讀,並創造連結醫院、藥局、護理站與家庭的即時連線系統。甚至「人工智慧(AI)就在感測器上」,連傳輸、判讀、回饋的程序都可省去。

閰雲也舉多種例子,例如無人機送藥、無人車抽血、區塊鏈醫療資訊平台,或者追蹤病毒基因序列的演化、掌握疫情發展等,都需仰賴ICT科技的支持。

此外,AI、ICT對於製藥業也非常重要,尤其是發展「工廠自動化」,整合廠內的機台、控制系統,有助於解決人力短缺問題,並提升品質、降低成本和擴大生產規模。閰雲指出,美國已經迅速展開「工廠自動化」浪潮,臺灣也要跟上。

閰雲期許,臺灣掌握半導體優勢機會,與生醫產業結合,共同面對疫情帶來的挑戰,創造新經濟。
 

余金樹、許銀雄:台灣醫院整體輸出到東南亞建立demo site


余金樹提到,醫院產業對於數位轉型相對較保守,但在疫情下已逐漸開始接受,不過,產業在台灣還是會面臨到一大挑戰─台灣健保制度下成長出來的商業模式,與國外大不相同,事實上是不利於台灣發展。

許銀雄指出,台灣的整體軟硬體、資通訊和AI技術上都很領先,生醫與ICT的合作也逐漸上軌道,前端的研究、開發不是問題,但最大的挑戰在於後端的通路與商業模式,是台灣較弱的地方。

財團法人台灣醫療健康產業卓越聯盟基金會(Medical Excellence Taiwan, MET)在今年揭牌,將有12家大型醫院前往東南亞設立新醫院,余金樹指出,在這計畫前,科技業者大多單打獨鬥,如此一來業者便可跟隨台灣醫院整體輸出至東南亞,在各地醫院設立demo site,落地東南亞。

許銀雄也認為,東南亞是這幾年醫院成長最蓬勃的區域,除了攜手醫院外,也可以透過與國際藥廠的合作,進一步打入當地通路。
 

吳忠勳:產業才是真正實踐國力的場域


吳忠勳表示,很看好台灣目前生技醫藥產業正在推動的CDMO商業模式,由於生醫藥領域的CDMO不像ICT的代工迭代快速,因此台灣十分有利基,未來可進一步加上自動化、智慧化製造,非常有機會可以跨入核酸、細胞、mRNA的新技術製造領域。

吳忠勳也提到,「產業才是真正實踐國力的場域」,期盼政府透過採購、補助,更長期、有計畫性的支持產業。

(報導/劉馨香、李林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