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醫材跨領域加值創新交流會—數位病理開展精準診斷新世代

產學研醫大秀醫療成果,AI技術加速精準診斷

撰文記者 劉馨香
日期2022-06-17
衛福部食藥署於16日主辦之「智慧醫材跨領域加值創新交流會—數位病理開展精準診斷新世代」,下半場邀請雲高科技、捷絡生技、華碩電腦、雲象科技、倍利科技等5家廠商,以及臺北醫學大學副校長陳震宇醫師,分享醫療影像AI分析產品的開發經驗與成果。(圖/工研院生醫所提供)
昨(16)日,由衛福部食藥署主辦、工研院生醫所協辦「智慧醫材跨領域加值創新交流會—數位病理開展精準診斷新世代」,下半場著重「媒合交流」,邀請雲高科技、捷絡生技、華碩電腦、雲象科技、倍利科技等5家廠商,以及臺北醫學大學副校長陳震宇醫師,分享醫療影像AI分析產品的開發經驗與成果。
 
工研院生醫所副所長王明哲開場表示,衛福部食藥署去年成立了智慧醫材專案辦公室,其角色已經從過去純粹保障民眾的健康,轉型到主動促進智慧醫材產業的發展。


工研院生醫所副所長王明哲。(攝影/吳培安)

雲高科技:AION平台助攻醫療影像AI開發

 
雲高科技軟體產品經理呂紹君介紹,雲高科技打造出AION高速運算平台,涵蓋AI輔助標註影像資料、基於醫療AI的應用,以機器學習模型訓練的自動參數優化開發與管理,雲高科技擁有自己的硬體架構,同時也與不同的雲端服務提供商業合作模式。

呂紹君表示,AION平台所設計的醫療AI邊緣/雲框架,具有可持續優化、提高準確度的特性,並能整合、連結到醫院系統,與醫院方共同協作、開發出醫療AI模型。例如,雲高科技與高雄小港醫院合作研究,開發出胸腔X光片影像判讀AI工具,初步研究成果已能辨別14種肺部疾病,準確率大於90%。


雲高科技軟體產品經理呂紹君。(攝影/吳培安)

捷絡生技:3D數位病理+AI分析 邁向癌症精準診斷


捷絡生技執行長林彥穎介紹,公司開發「3D數位病理影像暨AI輔助分析診斷平台」,以組織透明化、高速共軛焦顯微影像,與AI分析三大技術,提供全面觀察病灶組織的3D影像分析。該平台可讓檢體重複利用,整合其他標靶藥物檢驗數據,如免疫組織化學染色(IHC)、PCR、基因等,提供精準醫療所需的完整資訊。
 
林彥穎表示,捷絡與台北榮總合作的研究中,用以評估非小細胞肺癌(NSCLC)檢體的PD-L1蛋白表現不均勻,初步結果證實3D PD-L1分析可協助優化病人分類,有望改善免疫檢查點抑制藥物反應率低、及精準篩選標靶治療用藥病人的問題。捷絡正與科技大廠和醫院跨域合作,期待未來取證上市後能加速導入創新數位病理系統以嘉惠病人。


捷絡生技執行長林彥穎。(攝影/吳培安)

華碩電腦:MRI影像分析 10分鐘分類乳癌、預測復發風險

 
華碩多媒體事業處產品經理楊姿慧介紹,針對乳癌發生率高、病程變化快速的痛點,華碩開發「MRI乳癌腫瘤分類及復發預測系統」,提供免切片、快速、且精準的檢測,輔助醫生及早判斷並規劃病人的治療方針。
 
華碩透過分析磁振造影(MRI)的3D影像,近期研究成果已取得在10分鐘完成自動腫瘤標註、乳癌腫瘤亞型的分類判斷,以及復發風險預測。楊姿慧表示,以PAM50基因檢測腫瘤分型為標準,該AI系統判斷腫瘤分類的準確率達86%,若將MRI影像再結合IHC檢測資料,則準確率可提高到96%。


華碩多媒體事業處產品經理楊姿慧。(攝影/吳培安)

雲象科技:數位病理輔助診斷,聚焦腫瘤、血液疾病

 
雲象科技業務開發副總顏睿甫,於演講中分享雲象科技在數位病理領域的醫療AI輔助診斷開發成果,包括針對胃癌、大腸直腸癌淋巴結轉移的aetherAI LN、乳癌AI免疫組織化學染色定量系統aetherAI IHC,以及針對血液疾病的骨髓抹片自動分類計數aetherAI Hema等產品的臨床應用研究與開發經驗。

雲象科技是國內數位病理AI成果最豐碩的醫療AI新創,且已有產品獲TFDA、CE認證,目前還有20項以上的AI開發專案正執行中,與多家國內外指標性醫院合作,包含累積四十萬片玻片、完成病理全面數位化的林口長庚醫院等共五個院區、具有血液科/病理科玻片數位化的臺大醫院,以及握有巨量肺部影像資料的北醫附醫等醫學中心,海外部分還包括日本金澤大學,以及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中心(UPMC)等單位。


雲象科技業務開發副總顏睿甫。(攝影/劉馨香)


倍利科技:前台積電大將投身AI開發 從晶片檢驗跨入醫療病灶偵測

 
倍利科技沈子貴博士,介紹倍利科技利用在半導體晶片使用AI技術瑕疵檢出累積的開發經驗,轉而跨入醫療影像的病灶輔助判讀。
 
該公司是由前台積電資深副總林坤禧在2014年創辦,從半導體晶片、光學檢測分析起家,並在2017年起投入智慧醫療,開發肺癌偵測(V5Lung-CT)、肺癌細胞病理(V5Lung-Cyto)、醫療影像數位化(V5 MIDI) 、脊椎評估(V5 Spine-X)等輔助診斷產品,並已取得ISO認證及衛福部食藥署的品質系統認可,接下來將努力往取得醫材許可證邁進。
 
沈子貴表示,之所以鎖定肺癌,是因為肺癌是一種早期無徵兆、病人發現時通常都為晚期的棘手癌症,因此即早篩檢、即早治療非常重要。為此,他們開發「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掃描AI輔助診斷」軟體,期待將原本從檢查到開始治療的流程從8週縮短到2週,藉此提升診治速度與品質。



倍利科技處長沈子貴。(攝影/劉馨香)

 
臺北醫學大學副校長陳震宇:智慧醫材迎戰高齡化社會挑戰

 
北醫大副校長暨醫療人工智慧研究中心主任陳震宇,分享北醫大醫療體系從2017年到2022年累積的系列智慧醫材研發成果。

陳震宇介紹,由北醫大的AI研究團隊DeepRad.AI,研發出胸腔AI診斷輔助系統「Deep-Lung」,該系統透過深度標註的肺部影像巨量資料庫,可進行動脈鈣化心血管偵測、胸椎骨質流失檢測、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和肺癌篩檢等多項功能。

針對肺癌精準醫療,北醫大AI醫療研究中心也開發出「肺癌臨床決策智能輔助共享系統」(CDSS-SDM),從病人被診斷為肺癌的第一天起,就能獲得千人資料庫做為後盾,從預後評估、用藥反應決策、選藥建議到臨床試驗比對,一路支持醫病共享決策。

此外,為了回應國家高齡化社會的重大挑戰——失智症,北醫大AI醫療研究中心更研發出個人化高齡健康失智4D預測圖譜,利用腦部MRI影像分析腦齡健康、預測未來失智風險,後續將以讓產品落地使用為目標進行努力。


 北醫大副校長暨AI醫療研究中心主任陳震宇。(攝影/劉馨香)


(報導/劉馨香、吳培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