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交大「淨冠方」細胞實證功臣

林東毅「抗新冠細胞篩藥平台」 一週速驗抗感染、免疫風暴、纖維化三大效果

撰文記者 巫芝岳
日期2022-07-23
陽明交大傳統醫藥研究所副教授林東毅,在2020年初疫情爆發後,隨即從零開始打造出一套完整的細胞驗證平台。(攝影:羅翊方)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難減,在突破性感染層出不窮下,尋找更多抗疫藥品或有助防疫的食品,仍是當務之急。今年,陽明交通大學所開發的藥方「淨冠方」,及年初剛獲衛福部核准為食品原料的「GMI小孢子靈芝免疫調節蛋白」,先後經實驗證實抗疫效果;而驗證這兩項藥/食品功效的背後功臣,是由陽明交大副教授林東毅團隊,所建立的強大細胞平台。
 
陽明交大傳統醫藥研究所副教授林東毅,在2020年初疫情爆發後,隨即從零開始打造出一套完整的細胞驗證平台,能在短短一週內證實受測的候選藥品或食品,是否具有能預防感染、避免染疫造成的免疫因子風暴(cytokine storm),以及避免肺纖維化的效果。
 
林東毅表示,這項在科技部愛因斯坦培植計畫經費贊助下,所建立的篩選平台,主要以各項「宿主細胞」打造而成。林東毅團隊使用包括肺纖維母細胞(lung fibroblast)、肺上皮細胞(lung epithelial cell),以及肺部的巨噬細胞等為模型(model),再經各項實驗方式來證實。
 
「例如,利用蛋白質的結合測定(binding assay),可觀察受測藥品能否干擾宿主細胞與病毒結合;又或是觀察加入受測藥品後,用來與病毒結合的宿主細胞受體(如:ACE2),能否因此減少。」林東毅表示,若實驗測得這些現象,就表示受測藥品很可能有預防感染的效果。
 
而對於能否減少免疫因子風暴,他們使用肺部巨噬細胞測試;針對肺纖維化,則使用肺纖維母細胞進行實驗。
 
林東毅分享,雖然這項細胞平台所使用的實驗方式看似不複雜,但仍有許多獨門的「Know-How」在其中,像是要使用病毒的哪項次單位(subunit)感染細胞才會引起免疫因子風暴等,都是其團隊經過一翻鑽研,才建立起的模式。
 

*淨冠方、靈芝蛋白GMI 經平台實證良效 登國際期刊

 
長年研究靈芝類蛋白的林東毅,近期以該平台正式證實,由臺灣本土發現的小孢子靈芝中所分離出的靈芝免疫調節蛋白「GMI」(Ganoderma microsporum immunomodulatory proteins),可誘導宿主細胞中ACE2的降解,並在隨後由陽明交大微免所蔡明翰助理教授建立的的假病毒(pseudovirus)測試中,證明該成分能緩解病毒感染。該研究已登上國際期刊《Phytomedicine》。
 
這項結果也已技轉給國內業者蘑法生技;由於GMI剛於今年2月獲衛福部核准為食品原料,在這項「抗疫」科學證據的加持下,未來發展前景備受看好。
 
今年2月,另一項以細胞平台證實抗疫效果的,則是由陽明交大傳統醫藥研究所教授、北市聯合醫院林中昆院區院長許中華開立的藥方「淨冠方」。
 
這帖由連翹、黃芩、柴胡、厚朴、藿香五種中藥組成的藥方,在傳統醫藥研究所教授傅淑玲、副教授林東毅和藥理所副教授兵岳忻等人組成的團隊下,進一步在科學上實證其對抗COVID-19的效果,並讓結果登上期刊《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
 

*「長新冠後遺症」為未來研發方向

 
林東毅表示,他期望未來能有更多待測物質進入這項平台測試,「尤其除了須以處方開立的藥物外,某些民眾生活中更容易取得的食品,也許就具有抗疫的效果了。」
 
他也透露,目前也有廠商找上門洽談中,討論該平台是否能進一步應用於「長新冠後遺症」(long COVID)治療的開發,進而找出可能對長新冠後遺症有幫助的藥品/食品。
 
(報導/巫芝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