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位諾獎得主創辦13家新創 轉譯基因編輯、免疫檢查點、RNAi創新療法

撰文記者 劉馨香
日期2022-10-05
圖取自諾貝爾獎官方網站。版權聲明左起:© Nobel Media. Photo: Alexander Mahmoud;© Nobel Prize Outreach. Photo: Brittany Hosea-Small.;© Nobel Prize Outreach. Photo: Bernhard Ludewig 
本週諾貝爾獎陸續頒發,今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頒發給完成「尼安德塔人基因定序」、開創古基因體學的Svante Paabo。而歷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化學獎中,表彰了許多在生命科學研究與醫學應用上的開創性研究,其中有不少諾貝爾獎得主創立了公司,將其尖端技術轉譯為臨床上的創新療法。

以下羅列13家得主共同創辦之公司,並以獲得諾貝爾獎的順序排序。
 

1.CRISPR Therapeutics


由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Emmanuelle Charpentier,於2013年共同創辦,致力於將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轉化為治療血紅素病變、癌症、糖尿病等疾病的藥物。

CRISPR Therapeutics與Vertex Pharmaceuticals共同開發的CRISPR/Cas9基因編輯療法exa-cel(舊稱CTX001),是在體外編輯患者的造血幹細胞,讓其衍生的紅血球能產生高濃度胎兒血紅素(fetal hemoglobin),用於治療輸血依賴型β海洋性貧血(TDT)和鐮刀型紅血球疾病(SCD)。兩家公司預計於今年11月,透過FDA滾動申請程序提交exa-cel的生物製劑許可申請,並預計在2023年第一季度完成提交。
 

2.Caribou Biosciences


由2020年另一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Jennifer Doudna於2012年共同創辦,擁有獨有的Cas12a chRDNA技術,能夠進行高效率的多重編輯,或是插入多重基因,致力於利用其CRISPR基因編輯技術開發同種異體免疫細胞療法。

Caribou的異體CAR-T療法CB-010,在臨床一期試驗中,用於治療復發/難治型B細胞非何杰金氏淋巴癌(r/r B-NHL),結果顯示整體緩解率達到100%、完全緩解率達到80%,也展現良好的耐受性。CB-010是臨床上第一個剔除(knock-out) PD-1的異體CAR-T細胞療法,Caribou希望透過這項特色,避免CAR-T細胞出現耗竭(exhaustion)、獲得更持久的抗腫瘤活性。
 

3.Intellia Therapeutics


Jennifer Doudna亦在2014年聯合創立Intellia Therapeutics,利用CRISPR/Cas9技術開發體內和體外基因編輯的療法。

今年9月,Intellia一口氣公布兩項產品線的臨床數據。其一是與再生元(Regeneron)共同開發的CRISPR/Cas9基因編輯療法NTLA-2001,在臨床1期試驗測試治療由基因突變引起的轉甲狀腺素蛋白類澱粉沉積症(ATTR),另一項則是Intellia自行開發的NTLA-2002,在臨床1/2期試驗測試治療罕病遺傳性血管性水腫(Hereditary Angioedema, HAE)。這兩項臨床療效都可將關鍵病徵指標降低90%以上。
 

4.Mammoth Biosciences


為Jennifer Doudna在2017年共同創辦,以CRIPSR技術開發用於癌症和傳染病的超快速、超精準分子檢測診斷技術,其中,新冠病毒檢測方案已獲得FDA的緊急使用授權(EUA)。過去一年,安捷倫科技(Agilent)與Mammoth合作開發精確度媲美標準PCR,但速度更快的實驗室系統。

此外,Mammoth也開發多種新型Cas酶,包含超小型的Cas14和Casɸ,克服病毒或非病毒載體傳輸時的限制。今年1月,Mammoth與拜耳(Bayer)達成預付款4000萬美元、總價值超過10億美元的合作協議,共同開發體內基因編輯療法。
 

5.Scribe Therapeutics


成立於2018年,也是Jennifer Doudna共同創辦,致力於開發CRISPR基因編輯技術和平台,以進一步應用於治療廣泛的疾病。Scribe第一項推出的技術是,以新型CasX酶發展出名為X-editing的編輯技術,具有更大的活性、特異性和可傳輸性。

今年9月,Scribe與賽諾菲(Sanofi)簽署預付款2500萬美元、開發和商業里程碑金10億美元的合作協議,賽諾菲獲得Scribe的CRISPR平台非獨家權利,用於開發新型自然殺手(NK)細胞的癌症療法。
 

6.Jounce Therapeutics


成立於2013年,為2018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James Allison共同創辦,他與共同獲獎的本庶佑(Tasuku Honjo)以免疫檢查點研究,開創了癌症免疫療法新時代。Jounce Therapeutics致力於針對多種免疫細胞類型,開發癌症免疫療法,並強調透過分析生物標記(biomarkers),匹配正確的療法至正確的患者。

Jounce已有多款免疫療法產品線,進入臨床開發階段,靶點包含誘導性T細胞共刺激分子ICOS、PD-1、ILT4等。
 

7.Bicycle Therapeutics


成立於2009年,為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Gregory Winter共同創辦,他以噬菌體顯示法(phage display)來進行抗體定向演化,發展出歷史上第一個抗體藥物adalimumab。

Bicycle Therapeutics致力於應用Gregory Winter的研發成果,並開創了雙環肽類(bicyclic peptides)藥物。目前,其開發的靶向EphA2的雙環肽毒素複合體BT5528、靶向Nectin-4的雙環肽毒素複合體BT8009,都已在早期臨床試驗顯示了抗腫瘤活性。
 

8.Eikon Therapeutics


成立於2021年,由開發出超高解析螢光顯微法的2014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Eric Betzig共同創辦。Eikon利用該超高解析螢光顯微技術,即時追蹤和觀察活細胞內單一蛋白質的運動,瞭解藥物和細胞的互動,並透過結合生物學、化學、工程和自動化技術,協助發現新的生物學機制,應用於研發新藥物。
 

9.Septerna


成立於2022年,由2012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Robert Lefkowitz共同創辦,他以解析G蛋白偶聯受體(Protein-Coupled Receptors, GPCRs)的機制研究而獲獎。Septerna致力於運用創新技術開發以往難以成藥的GPCR靶點,為難以治療的疾病開發新藥。

Septerna專有的Native ComplexTM平台,可以在細胞環境外,重現GPCR的天然結構、功能和動力學,並可建構由GPCR蛋白及其配體和細胞內的訊號傳導蛋白所組成的複合物,加快藥物設計。
 

10.Alnylam


成立於2002年,由諾貝爾生理醫學獎1993年得主Phil Sharp和2006年得主Craig Mello共同創辦,致力於研發RNA干擾(RNAi)標靶療法,現已有多款療法獲得美國和歐盟批准上市,包括全球第一款siRNA藥物——Onpattro,用於治療遺傳性運甲狀腺素蛋白類澱粉沉積症(hATTR)的治療。

今年6月,Alnylam另一款治療hATTR的藥物Amvuttra獲美國FDA批准上市,成為首款只需每三個月皮下注射一針,就能逆轉神經損傷的RNAi藥物。


11.Atalanta Therapeutics


由另一位2006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Craig Mello,於2018年共同創辦,開發針對多種靶點的RNAi療法,並致力於解決siRNA無法部署到整個大腦和脊髓中的限制。Atalanta開發出分支siRNA (branched siRNA),是一種新型的寡核苷酸結構,已顯示出在中樞神經系統中有效抑制基因表達的能力,可應用於多種神經退化性疾病。
 

12.Kallyope


由以嗅覺研究獲得2004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Richard Axel共同創辦,成立於2015年,致力於腸腦生物學相關研究,並開發涉及腸腦軸(Gut-Brain Axis)的小分子治療藥物。Kallyope的轉譯藥物探索平台,集結多種尖端技術,包括單細胞定序、細胞溝通電路圖譜(circuit mapping)、光遺傳學及化學遺傳學、小鼠及人類類器官、靶向消化道小分子等。

今年2月,Kallyope在D輪募資中共募得2.36億美元,將用於推進既有的臨床試驗,同時幫助加速產品線中超過20個項目的進展,其鎖定的疾病包括第二型糖尿病、肥胖及腸胃道屏障(gastrointestinal barrier)等。
 

13.Epizyme


成立於2007年,由2002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Robert Horvitz共同創辦,致力於開發創新表觀遺傳學抗癌療法,在今年6月,由法商益普生(Ipsen)斥資約2.47億美元收購。

Epizyme開發出首款FDA批准的EZH2抑制劑Tazverik(tazemetostat),用於治療攜帶EZH2突變的復發或難治性濾泡型淋巴癌(FL)患者和軟組織肉瘤患者。Tazverik是透過抑制EZH2的活性,來抑制組蛋白H3賴氨酸27(H3K27)的甲基化,恢復抑癌基因的表現,讓B細胞繼續分化或者產生細胞凋亡,從而控制腫瘤的生長。

參考資料:https://mp.weixin.qq.com/s/GjZsGHyk4ltQx1Eni1ca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