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子刊:過晚進食增肥胖風險 科學家首揭分子機制

撰文記者 巫芝岳
日期2022-10-05
《Cell》子刊:過晚進食增肥胖風險 科學家首揭分子機制 (圖片來源:網路)

近(4)日,美國布萊根婦女醫院(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的一項研究,首次針對「過晚進食」影響體重的三大要素——熱量攝入、熱量消耗,及脂肪組織中的分子變化,進行全面研究,指出越晚進食,會如何影響人體熱量消耗、食慾以及脂肪組織中的分子訊號,讓肥胖風險增加。該研究發表於期刊《Cell Metabolism》。

目前,已有許多研究發現過晚進食會增加肥胖風險,該團隊為了探究其機制為何,針對16名BMI指數為過重或肥胖者(BMI=28.7 ± 0.6 kg/m2)進行研究。結果顯示,過晚進食對飢餓感、調節食慾的瘦素(leptin)和飢餓素(ghrelin)有明顯的影響,並進而影響我們的進食動力。

相較於一般時間進食,過晚進食者體內可帶來飽足感的瘦素濃度,會在24小時內下降,過晚進食也會導致熱量消耗速度變慢,且脂肪組織內基因表現增加,導致脂肪生成、減少脂肪分解。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發現顯示,過晚進食與肥胖風險增加之間,在生理和分子機制上都具有高度相關性。

該實驗內,每位受試者皆進行了兩項實驗,一項為嚴格安排每餐時間(上午9點、下午1點、下午5點進食),另一項使用完全相同的餐食,但每餐時間都較方案一晚4小時(下午1點、下午5點、下午9點進食);在開始實驗前的2~3週,受試者須保持固定的睡眠時間,在進入實驗室前的最後3天,受試者在家中也嚴格遵手相同的用餐時間。

實驗室中,受試者會定期記錄是否有飢餓感、食慾如何,全天頻繁提供少量血液樣本,並量測體溫和熱量消耗。

論文第一作者Nina Vujović表示,這些發現不僅與大量研究一致,顯示太晚吃東西可能增加肥胖風險,且更為該機制提供了新的線索。

此外,由於該研究16名受試者中只有5名女性(為排除其他混合因素,參與者須控制月經週期,導致女性招募較為困難),未來,該團隊將招募更多女性受試者進行研究。

研究人員也表示,該研究中透過隔離的實驗室來控制熱量攝入、身體活動、睡眠和光照等變因,但在現實生活中,這些因素都可能造成用餐時間的影響;雖然要嚴控這些因素,在更大規模的研究中不太可行,但至少需考慮其他行為和環境變因,在改變肥胖風險上的生物學途徑。

參考資料:

1. 論文原文:https://www.cell.com/cell-metabolism/fulltext/S1550-4131(22)00397-7?_returnURL=https%3A%2F%2Flinkinghub.elsevier.com%2Fretrieve%2Fpii%2FS1550413122003977%3Fshowall%3Dtrue#%20

2.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2/10/221004121928.htm

(編譯/巫芝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