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團隊胞外囊泡尿檢新方法 助兒童CKD早期發現  

撰文記者 吳培安
日期2022-11-10
(圖/本刊資料中心)

近(8)日,東京大學的研究團隊,發表了一種利用分析尿液樣本中的胞外囊泡(uEV),即早發現孩童慢性腎臟疾病(CKD)的新研究,有望發展為預測腎功能衰退的非侵入式CKD檢測方法,並與現有的檢驗方法互補。這項研究發表在《iScience》。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團隊研究了26名腎臟健康的兒童,以及94名不同類型CKD兒童患者的尿液。藉由鍍上一層能夠抓住胞外囊泡分子的奈米級微型氧化鐵磁珠,他們能夠有效率地從腎臟病患者的低濃度尿液中蒐集、分離uEV,並建構出一套ELISA原型系統,量化出具CKD特徵的表現分子。
 
研究團隊表示,透過奈米微粒追蹤分析和定量蛋白質體學,他們在兩側腎發育不全(bilateral renal hypoplasia)的uEV中,發現腎功能越是下降,大型uEV的比例就越多,而且這些囊泡中含有的分子也可以用來診斷和預測腎功能衰退,例如uEV中的MUC1蛋白量較少和兒童CKD有關聯,而MUC1是一種腎功能的重要指標。
 
帶領此研究的東京大學大學院醫學系副教授張田豊(Yutaka Harita)表示,他們在uEV中發現了腎臟疾病診斷的價值,藉由uEV的定性與定量分析,能夠發現功能性腎元損失出現的兒童CKD,並預測評估患者未來的腎功能下降。
 
由於患有CKD的患者,可能在80%的腎臟功能喪失前,都沒有任何症狀,再加上兒童的CKD比起後天因子,更多是因為腎臟先天結構上的異常,這使得他們能夠更好的追蹤uEV的變化。
 
張田豊表示,他們希望進行更大規模的研究,以拓展出一種新的EV尿檢方式,並嘗試將這項新方法和其他疾病現有檢測方法結合,以及應用在不同年齡層的可能性。
 
兒童期的CKD會導致大量的發病和死亡,且不僅是在兒童期,也會導致兒童期以外的各種醫療狀況。它和成人CKD不同,包含先天腎臟泌尿道異常(CAKUT)在內的非腎小球腎臟疾病(nonglomerular kidney diseases)以及遺傳疾病,是造成大多數兒童CKD的原因。
 
不過,當前的血檢或尿檢,可能會錯過由補償性生長和既有腎元功能過高導致的腎元損失(nephron loss)的疾病早期階段,因此找出新的尿液生物標誌、預測疾病的惡化,已經成為熱門的研究議題。
 
參考資料:
https://www.genengnews.com/kidney-diseases/novel-approach-detects-damage-for-childhood-kidney-disease/
研究原文:
https://www.cell.com/iscience/fulltext/S2589-0042(22)01688-1
 
(編譯 / 吳培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