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rculation》全球首例人體移植豬心後續研究:心臟出現不明電訊號變化

撰文記者 巫芝岳
日期2022-11-15
《Circulation》全球首例人體移植豬心後續研究:心臟出現不明電訊號變化 (圖片來源:網路)

今年1月,全球首例人體移植豬心在美國馬里蘭大學醫學中心(UMMC)執行,雖該名接受移植的患者,僅多存活兩個月就過世,但科學家對該病例的分析仍未停止。近日(10月30日),團隊發表於期刊《Circulation》的研究指出,移植到人體後的豬心發生了未預期的電訊號變化,原先豬心電訊號傳遞速度應比人類心臟更快,然而移植後其電訊號卻明顯變慢。雖確切原因尚待釐清,但該發現對為未來心臟「異種移植」深具價值。

研究人員在該患者接受移植後,每天以12導程心電圖(12-lead ECG)進行監測,在仔細分析心電圖的「PR間期/QRS複合波」,和「QT間期」兩個測量值後,發現豬心電訊號在人體內傳播的速度,比在豬體內慢得多,有時甚至比人類心臟更慢。

(編按:PR間期係指電流由頂部的心房傳輸到底部的心室,並穿過心室所需的時間,該電流方向會讓血液從靜脈打入心臟;QT間期則是量測心室經歷與心跳相關的完整電週期運動時,所需的時間。)

不過,該患者的心率仍維持正常,只是電流通過心臟的時間受到延長;而且這項預料之外的電訊號變化,並非導致患者死亡的原因。

該研究的共同作者Bartley Griffith表示,他們發現的心電圖變化,似乎與病人發生的心衰竭或排斥跡象等病理結果無關。

另一位共同作者Muhammad M. Mohiuddin表示,這項心電圖結果,也並非因其對豬心進行的基因改造所引起。

這顆豬心在移植入人體之前,為排除任何可能引發移植反應的基因,曾經歷10次基因編輯;手術於 今年1月7日在UMMC進行。

接受移植的患者David Bennett,已處於晚期心衰竭,且不符合傳統心臟移植條件,因此在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依據恩慈療法(compassionate use)條款同意下,接受全球首例的人體異種心臟移植。

移植前,Bennett因嚴重心律不整而臥床八週,僅能倚靠俗稱葉克膜的體外生命支持系統(ECMO)維生。接受移植數天後,其就已不需靠葉克膜維生,經過近兩個月的復健後,甚至能在床上與治療師一同觀看美式足球轉播,不過幾天後病情就因不明原因惡化而死亡。

研究團隊表示,移植後的豬心在人體內有許多變數,電訊號傳導變化可能因其中一個或數個變數而導致,他們仍需繼續分析數據,並與醫學界分享從本次案例所學的知識。

參考資料:

1. 論文原文:https://www.ahajournals.org/doi/10.1161/circ.146.suppl_1.12072

2. https://www.news-medical.net/news/20221114/Study-demonstrates-unexpected-electrical-changes-in-first-successful-transplant-of-genetically-modified-pig-heart.aspx

(編譯/巫芝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