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臺北生技小聚」之二

即使痛苦仍要做!IPO助力企業提升價值、永續發展

撰文記者 劉馨香
日期2022-11-25
2022臺北生技小聚。攝影/羅翊方
今(25)日,由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主辦、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協辦之「2022臺北生技小聚-生醫市場新趨與IPO策略布局」論壇,邀請到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職業會計師王彥鈞,和逸達生物科技財務長詹孟恭,解析生醫公司IPO(首次公開發行)、進入資本市場的價值,與分享實際案例。
 

安永王彥鈞:IPO是公司永續發展重要歷程

 
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職業會計師王彥鈞,以「生醫企業IPO策略布局」為題分享。
 
他表示,臺灣的生物技術研發相當厲害,然而,不管是政府還是民間,大家的力量和資金往往不集中;人才分散在不同的小公司中,同時,卻又在做同一個領域,分工不明確。臺灣生技業要往前發展,需要有中型生技公司去併購、整合。
 
王彥鈞指出,生技公司不應該想「賺回前期投資的錢」才投入資本市場。IPO不僅具有成本低、高效果的籌資效果,且可提高公司知名度和市場地位,有助於延攬與留住優秀人才;此外,藉由IPO,公司必須對組織結構、財務、稅務、內部控制制度等進行轉型與優化,有助於健全公司體質。
 
他強調,應為了公司的永續發展而IPO,這是一項即使痛苦仍應該要做的重要歷程。
 
王彥鈞也分析,影響IPO是否成功的要素,包含:業績是否如預期穩定及成長,是否找到適當的內部人才協助,以及外部IPO輔導團隊之經驗,內部文化衝突和外在環境衝擊等。
 

逸達詹孟恭:上市櫃規則多 應做最大突破

 
逸達生物科技財務長詹孟恭,接續分享生醫企業IPO實戰案例。他表示,進入資本市場代表公司對投資人的承諾,有溝通、揭露、被監管的義務。
 
詹孟恭分享,他帶領太景生技成為在臺灣首家以每股面額0.001美元,而非10元新台幣掛牌的公司。因為當時太景每股淨值為0.23元,與10元差距過大,若硬要改為10元,則可能需30股併1股,但又不可能達到30倍股價。
 
他表示,其實面額和股價無關,而股本也與市值無關,上市櫃的規則多如牛毛,應見招拆招,在法令允許範圍內做最大突破。
 
他也分享在現金資增方面,臺灣主管機關審查重點為募資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並舉自身實際案例表示,他在擔任浩鼎生技財務長、經手浩鼎的現金增資時,就必須說明浩鼎帳上現金還有36億元,但還是需要募資的理由。
 
當時詹孟恭向主管機關主張的理由是,癌症新藥開發面臨的是全球化的競爭,競爭對手在研發上是多個適應症全面推動,如果不跟上恐落後。例如,百濟神州在兩年半內完成5次募資,每次募資前的現金水位,一次比一次還高。最後,浩鼎成功說服主管機關,並於2019年完成20億元的增資。
 
(報導/劉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