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丹佛中風中心專家現身分享遠距醫療經驗

比翼、北醫、新創三方串聯 疫後數位醫療機不可失!

撰文記者 李林璦
日期2022-11-30
比翼、北醫、新創三方串聯 疫後數位醫療機不可失!(圖片來源:比翼提供)
今(30)日,比翼生醫創投、比翼加速器與國家科學與技術委員會、臺北醫學大學生醫加速器、臺北醫學大學生醫設計創新中心、臺灣科技新創基地以及環球生技共同舉辦世界級線上講座「Lighting the future: Telehealth in our post-COVID-19 reality」,特別請到史丹佛醫學院神經科學專家Christina Mijalski Sells、醫療產業專家北醫副校長吳介信、吳麥斯和新創公司啟兒寶、智抗糖和龍骨王創辦人,一起討論後疫情時代中,遠距醫療產業發展的機會與挑戰。


北醫副校長吳介信(圖片來源:比翼提供)

吳介信致詞表示,新冠疫情造成全球龐大的醫療需求,加速了數位醫療技術的創新,成為遠距醫療產業發展的最好時機,期望在後疫情時代下,大家能具備韌性、共同攜手合作,讓台灣讓遠距健康產業升級邁向國際。

比翼生醫創投執行合夥人陳彥諭表示,疫情成為創新科技與政策結合的重要分水嶺,台灣有領先全球的醫療保健系統與數據庫,十分有利於數位醫療的創新,因此,我們更應把握時間,成為亞洲遠距醫療的先行者。

比翼指出,透過與全球多家重量級醫療院所與顧問的合作,比翼生醫創投積極挹注資源給生物科技與醫療照護領域的新創團隊,並協助新創拓展亞洲與歐美市場。從2018年成立至今,比翼加速器已孵化96組團隊、募資總金額高達1億元美金,並組織了100多場與資深產業專家、投資人與新創交流的活動,期盼成為全球醫療科技新創進入亞洲的磐石。

比翼分享,此次比翼加速器推出的PoC Program(Proof of Clinical Evidence)以數位醫療、數據與AI、醫材為主軸,為不同階段的新創公司提供20-24週的輔導,以驗證可行性和市場需求 。過往的成功案例包含聿信醫療、愛微科、龍骨王、神經元等公司。

比翼、北醫也共同啟動2023年加速器徵案,今年年底前截止報名,預計在明年2月公佈加速器入選團隊,經過專業輔導後,於7月舉辦Demoday。


史丹佛醫學院的神經疾病科學專家Christina Mijalski Sells(圖片來源:比翼提供)

此次也特別邀請到史丹佛醫學院的神經疾病科學專家Christina Mijalski Sells,以Development of a telestroke network at Stanford: improving access to comprehensive stroke care為題,分享史丹佛如何進行中風遠距照護的發展。

她分享,史丹福中風中心(Stanford Stroke Center)於2017年啟動遠距中風和急性神經學計畫(Telestroke and Acute Teleneurology Program),至今建構了一個完善的機制,為社區中急性中風患者提供緊急諮詢與就醫,包含床邊視訊評估、局部神經影像學檢查等。


台北醫學大學副校長吳麥斯(圖片來源:比翼提供)

台北醫學大學副校長吳麥斯則分享,新冠疫情改變了健康照護的模式,全球均發現遠距醫療將是未來必須發展的醫療照護模式,此外,加上高齡化社會來臨、5G技術的發展,都加速了遠距醫療的進展。

吳麥斯指出,未來新世代智慧醫療發展的目標具有六大特色,包含導入AI、即時臨床決策與分析、將標準與結構化相介接、混合雲架構、模組化的功能以及自動化佈署。而其中,真實世界的大數據(RWD/RWE)與AI的相互結合是遠距醫療的核心。

「目前台灣的遠距醫療才剛起步,期望能有更多ICT產業加入,共同創造生態系。」吳麥斯期許。


前排左起為龍骨王創辦人陳誌睿、北醫副校長吳麥斯、啟兒寶創辦人王信懿、智抗糖執行長鄧居義(圖片來源:比翼提供)

最後,論壇也邀請比翼與北醫輔導並投資的新創公司啟兒寶、智抗糖和龍骨王的創辦人與CEO,以及在遠距醫療新創公司擔任顧問的Dr. Sam Shen與Dr. Wei David Hao,共同分享後疫情時代遠距醫療的市場概況與經驗。

(報導/李林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