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研發電紡紗人工角膜 動物實驗成功促神經再生

撰文記者 劉馨香
日期2023-02-07
臺大研發電紡紗人工角膜 動物實驗成功促神經再生
今(7)日,臺大醫院和臺灣大學團隊成功研發「電紡紗」人工角膜,在動物實驗中證明,移植後可促進角膜神經再生。團隊研發的其他電紡紗生醫材質,也證明有促進「視網膜神經節細胞」分化及視神經修復的潛能。此研究結果已發表多篇論文在《國際分子科學雜誌》、《美國化學學會應用生物材料》等國際期刊。

臺大醫院眼科教授,也是「臺大醫院高階眼表面與角膜神經研究中心」主持人陳偉勵指出,角膜神經密度佔全身之冠,任何傷害所造成的病變,不僅造成嚴重的視力障礙,需要很長的時間才可能修復,也可能永久無法復原。

然而,目前視覺神經修復的治療,以昂貴但成效有限的藥物為主,國內在法規限制下許多藥物也無法使用。

(圖/臺大醫院提供)

臺大醫院眼科陳偉勵教授、廖述朗教授、陳達慶醫師、臺大工學院林唯芳教授、中研院唐堂研究員及郭紘志研究員多年來研發電紡紗生醫材質「電紡紗生醫支架-PBG」,具生物相容性和降解性,可作成層狀人工角膜移植片或層狀幹細胞其神經細胞分化載體。

電紡紗材質主要研發者林唯芳指出,該材質是由微米等級的胜肽鏈支架紡織而成,不僅可誘導神經沿著特定方向生長,更可以穩定釋出促進神經生長的神經傳導物質。

團隊將「電紡紗生醫支架-PBG」製成人工角膜醫材,在動物移植試驗中證明可以幫助活體角膜神經生長,這是首次有醫材具有促進神經修復的強大療效。

陳偉勵表示,動物實驗顯示此人工角膜醫材可以很方便地植入,並且穩固地存在、緩釋藥物,在治療過程也沒有引起發炎、感染或新生血管增生的副作用。

臺大醫院表示,比其他市售或研發中的人工角膜移植片,此PBG人工角膜具有更卓越的神經修復功能。此人工角膜不僅在動物實驗顯示安全無虞,治療成效也相當優越,若能成功進入臨床,對於病患來說是很大的福音。

陳達慶表示,團隊將誘導型多潛能幹細胞(iPSC)分化後的視網膜神經節細胞,培養於「電紡紗生醫支架-PBG」後觀察,發現神經細胞的神經突長度較長,密度也較高,顯示此材質也能有效幫助iPSC分化成為神經細胞。

目前,臺大團隊也與哈佛大學陳東豐助理教授團隊、科羅拉多州醫學院蘇安傑助理教授團隊合作,往管狀材質、水凝膠材質促進視神經發展的方向前進。

(報導/劉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