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臺大醫院腫瘤科盧彥伸醫師

挑戰治療標準指引!臺大醫院指標性研究 助難治乳癌患者找到「RIGHT Choice」

撰文記者 吳培安
日期2023-03-23
臺大醫院腫瘤醫學部盧彥伸醫師從臨床醫師的觀點,分享他在RIGHT Choice研究中看見的醫療新契機。(圖片來源:Pixabay)
去年12月於美國舉辦的「聖安東尼奧國際乳癌研討會」中,來自臺大醫院腫瘤醫學部盧彥伸醫師,在歐美乳癌研究專家的注目之下,發表了由諾華(Novartis)贊助、臺大醫院團隊主導的多國多中心臨床二期研究「RIGHT Choice」,挑戰了數十年來的乳癌治療標準指引,為臨床醫師的新治療策略提供佐證。

這項研究透過證據醫學,闡述了對具高度侵略性特徵 (aggressive)之轉移性乳癌,包括出現了「器官轉移危急症狀」(visceral crisis)之HR+/HER2-患者,在第一線治療時接受CDK4/6抑制劑合併內分泌療法,相較於常用的組合式化療,除了無疾病惡化存活期(PFS)的改善,在安全性、耐受性也更高。

盧彥伸醫師表示,耐受性的提升意味著患者在治療時能有更高的遵從性,也可增加疾病控制的機會,有望為當前對具侵襲性特徵之HR+/HER2-轉移性乳癌的照護標準帶來變革。

本刊也特別專訪盧彥伸醫師,從臨床醫師的觀點,分享他在RIGHT Choice研究中看見的醫療新契機,以及對全民健康保險在藥物給付決策上與時俱進、照顧患者權益的期許。
 

首項CDK4/6抑制劑+內分泌療法 vs. 組合式化療HR+/HER2-轉移性乳癌的多國臨床二期試驗

 
盧彥伸醫師是國內乳癌臨床研究的指標性學者,他帶領臺大醫院研究團隊,在以歐美為主流的乳癌醫學研究領域中脫穎而出,發表了多篇奠定臺灣指標性地位的論文,例如:東亞/臺灣年輕乳癌的臨床病理及流行病學特徵、乳癌腦轉移及腦膜轉移治療學的突破,以及停經前轉移性乳癌的新藥研究等。

此外,盧彥伸醫師也是第一位由亞洲國家醫師擔任乳癌全球性臨床三期試驗主論文的通訊作者。他曾帶領團隊協助諾華設計了名為「MONALEESA-7」的臨床三期試驗研究,該研究證明了以CDK4/6抑制劑加上內分泌療法,相較於單一內分泌療法,對停經前HR+/HER2-乳癌患者的無疾病惡化存活率(PFS)以及整體存活率(OS)皆顯著更長。

而在最新的RIGHT Choice臨床試驗中,研究團隊首次以隨機、多國、開放性的第二期臨床試驗,針對CDK4/6抑制劑合併內分泌療法,相較於組合式化療,對HR+/HER2-轉移性乳癌併有臨床上腫瘤高度侵略性徵兆的患者的治療成效,以及安全性、耐受性進行比較。

盧彥伸醫師強調,這項研究招募的222名停經前患者,當中具有高度侵略性疾病特徵包含:有症狀的內臟轉移、疾病快速進展、或症狀明顯的非內臟轉移,且50%的患者在招募時被評估為處於器官轉移危急症狀階段,使患者面臨治療急迫性。
 
編按:器官轉移危急症狀,是指轉移性乳癌患者的腫瘤展現出侵襲性特徵,例如生長速度特別快、侵襲性高,或是內臟受影響達到危急重要器官功能的程度。
 

治療的兩難:器官轉移危急症狀治療迫切 vs. 化療衝擊生活品質

 
盧彥伸醫師表示,雖然CDK4/6抑制劑加內分泌療法,已經被廣泛採用作為HR+/HER2-轉移性乳癌的第一線治療,但當患者出現器官轉移危急症狀時,組合式化療是目前臨床上針對該群病患經常使用的第一線治療。然而對於「器官轉移危急症狀」的臨床定義,目前尚未有精確的治療指引,判斷治療方式非常仰賴臨床醫師的經驗。

「然而,化療往往為病患帶來不適感、衝擊生活品質,使得患者的遵從性低,甚至是尋求另類療法,因而錯失接受治療的黃金時間。RIGHT Choice研究可說是以醫學證據挑戰了這項『金科玉律』。」盧彥伸醫師說。

該臨床研究結果顯示,CDK4/6抑制劑合併內分泌療法,疾病無惡化存活期是24個月,比起組合式化療的12.3個月,足足增加近50%;安全性方面,在嚴重不良事件(SAE)或是因不良事件導致停藥的發生率更低,證明即使該族群病患最初表現出侵襲性特徵時,仍可透過CDK4/6抑制劑合併內分泌療法避免或延遲患者對組合式化療的需求。
 

盼為治療標準指引、健保癌症治療困境帶來改變

 
身為一位臨床醫師,盧彥伸醫師期待未來的治療指引能夠做出修正,面對有器官轉移危急症狀、且HR+>10%的乳癌患者,能夠先以CDK4/6抑制劑合併內分泌治療,醫師可在治療初期密切追蹤,如無顯著成效便可讓患者改為使用化學治療,從而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

盧彥伸醫師表示,這項臨床二期研究的指標性意義在於,除了挑戰過往治療指引,更造福了臨床上腫瘤具高度侵略性徵兆的病人,包括器官轉移危急症狀的患者。

「過去這類患者都被排除在招募受試者範圍之外,因此當時在會議上發表時,亦獲得各國醫師的肯定,讓他們面對這項棘手的病症時,在臨床實務決策上更有信心。」盧彥伸醫師欣慰地說。此外,盧彥伸醫師也期待,這項具重大意義的臨床研究,能夠為國內的癌症新藥可近性困境帶來改變。

「過去健保署基於當時的治療指引,認為這類患者如果出現嚴重的內臟轉移時,應使用化學治療,而非CDK4/6抑制劑,但現在我們已經透過研究指出錯誤,希望健保署能夠做出改變。」盧彥伸醫師說道。

此外,盧彥伸醫師也指出,過去因健保總額預算不足,而犧牲了停經前婦女的藥物給付,導致患者權益因此受損。但是,「我們在臨床研究中也證明,停經前婦女的化療並不會比較有效,反倒是愈年輕的乳癌患者在化療的成效上愈差,CDK4/6抑制劑合併內分泌療法的效益更高。因此希望透過這項研究提供的新證據做出改變,讓停經前的患者也能公平地受惠。」

(報導 / 吳培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