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醫療論壇」之一

北醫大邁向淨零轉型 盤點碳排結構、導入綠色供應鏈

撰文記者 李林璦
日期2023-04-19
醫療邁向淨零轉型!從盤點碳排結構、導入綠色供應鏈著手(攝影/李林璦)
今(19)日,臺北醫學大學舉辦「綠色醫療論壇」,特別邀請到環保署副署長沈志修蒞臨現場,並由環保署氣候變遷辦公室組長吳奕霖分享臺灣的淨零轉型策略,與在醫療領域中該如何實現淨零碳排轉型;也邀請到臺北市獨立董事協會理事長周大任從產業的角度,分享對循環經濟與綠色供應鏈的看法。
 

臺北醫學大學董事長陳瑞杰(攝影/李林璦)

臺北醫學大學董事長陳瑞杰致詞表示,雖然醫療是救人的產業,其碳排放卻也傷害人類;根據調查,醫療健康產業佔總碳排放量的比例,在美國高達10%,在英國也有約4%。
 
北醫大已成立了永續發展處,整合一校六附屬醫院資源,推動北醫在ESG(環境、社會、治理)和教育、研究、醫療等六大面向邁向永續發展。本次論壇更聚焦於醫療領域如何降低碳排、達成淨零目標,相信大家共同努力來推動會更成功。


 環保署副署長沈志修(攝影/李林璦)

環保署副署長沈志修表示,自從工業革命以來,地球已升溫1.1°C,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也超過410 ppm,氣候變遷是人類有史以來面臨的最大挑戰,我們必須立即採取行動。很高興有北醫大率先盤點醫療體系自身的碳排、探討解決對策,成為醫療界的示範。
 

主題一:臺灣醫療淨零路徑

 

吳奕霖:醫療業碳排佔全國總量0.9% 從盤點自身碳排結構著手

 
北醫副校長、永續長朱娟秀表示,淨零排放已經是全球迫切關注的議題,全球已有超過130個國家、872個企業進行淨零排放宣示,北醫也在去(2022)年簽署了大學永續發展倡議書,以回應「臺灣2050淨零碳排」的目標。
 

環保署氣候變遷辦公室組長吳奕霖(攝影/劉馨香)

環保署氣候變遷辦公室組長吳奕霖分享,臺灣目前的淨零轉型策略,以及在醫療領域中該如何實現淨零碳排。他指出,2019年全球溫室氣體淨排放量約500億噸,臺灣為2.66億噸,占比約0.53%;全球紛紛開始重視淨零碳排外,歐盟也將在今年10月試行課徵碳關稅。
 
臺灣在2021年4月22日,蔡英文總統宣示「臺灣2050淨零轉型目標」後,同年8月將目標修法納入《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2022年12月發布淨零轉型12項關鍵戰略行動計畫;共有能源轉型、產業轉型、生活轉型、社會轉型四大策略,建構在創新科技研發與氣候法治的兩大基礎上。
 
他分享,臺灣2050淨零轉型共有12項關鍵戰略,在第一期的目標中,希望2020年時碳排放較基準年(2005年)減量2%,實際上減量了1.8%,雖並未達標,但是逐漸邁向目標中,第二期則是希望在2025年減量10%。而在轉型過程中,許多能源需要轉型成電力,例如目標2030年市區公車全面電動化、2040年電動車、機車市售比達100%,估計2050年臺灣電力需求年均成長為2±0.5%。
 
針對醫療業的淨零轉型,吳奕霖也分享,醫療保健服務業在溫室氣體占比的計算中,分類為住商中的服務業,2021年醫療保健業的溫室氣體排放約為260萬噸CO2e,佔全國總量的0.9%。
 
國際上,世界衛生組織(WHO)氣候變遷與健康行動聯盟呼應英國格拉斯哥COP26提出「建構氣候韌性與永續醫療系統」的宣言,成立自願性參與合作網絡,協助會員國建構調適、韌性、低碳、永續的醫療衛生系統。
 
因此,他建議,國內醫療業須先了解自身使用情況、碳排放結構,階段性的進行改變,包含提高能源效率與使用再生能源、減少醫療廢棄物的產生、採用綠建築與低碳運輸及物流方式、推廣綠色採購估應鏈管理、培訓員工何患者減碳的知識與認知等等。
 

主題二:循環經濟與綠色供應鏈

 

周大任:醫療體系切入循環經濟、綠色供應鏈 打造企業營運韌性

 
雙和醫院院長程毅君引言表示,目前人類每年消耗的資源,超過地球可負擔的70%,以美國的生活方式來說,甚至需要5.1顆地球才夠用。我們需要從政府政策、產業生態系、企業綠色生產、消費者選擇,到產品的維修、回收、再利用等,從宏觀到微觀各司其職落實循環經濟。
 

臺北市獨立董事協會理事長周大任(攝影/李林璦)

臺北市獨立董事協會理事長周大任演講指出,相較於傳統的「線性經濟」,「循環經濟」講求將資源與能源使用最小化,與產品回收再利用。包括從採購、設計、製造、物流,到商模、消費、回收,每個環節都不能忽略,且需仰賴產業鏈上下游的合作,才能更具有可行性和可持續性。
 
周大任表示,醫療衛生領域所排放的溫室氣體佔了全球4.6%,其造成的塑膠廢棄物更是不計其數。美國FDA估計,有70%的拋棄式器材仍可重複使用;這些醫療廢棄污染,更導致高達61.4萬個「失能調整生命年」(DALYs)的損失。
 
然而,醫療體系為了預防感染,鼓勵使用一次性器材,且庫存管理也習慣及時生產制度(Just In Time),而欠缺能管理可重複使用器材的機制與基礎設施。短期來說,醫院評鑑項目或許納入循環經濟,才能更有力地推動醫院改變。
 
那醫療體系可以從何處開始做起呢?周大任認為,醫療體系能夠採取人工智慧、物聯網、RFID標籤等智慧科技,來提高醫院經營效率、監控器材與藥品庫存、減少廢棄物、防止使用對環境有害之材料、預防醫療過失等,來開始建立循環經濟與綠色供應鏈。
 
周大任強調,這不單單是為了環保考量,更是透過提升永續能力,來促使營運能力的轉型升級,最終打造出「企業營運持續管理體系」(BCM),讓企業面對突發事件時更有應變的韌性。

(報導/李林璦、劉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