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Asia Bio Partnering Forum揭幕

新加坡打造3P生態系 助攻亞太醫療創新區域合作

撰文記者 王柏豪
日期2023-04-26
EBD groups首度在新加坡舉辦Asia Bio Partnering Forum(亞洲生技合作論壇)。圖為EBD Group 全球總經理Tina Elder。(攝影/環球生技)
疫後,新加坡在健康產業發展上,致力打造成為通往亞洲新興創新的門戶,國際會議紛紛移師新加坡。今(26)日,長年主辦BIO-Europe®(歐洲生技展)的EBD groups,首度在新加坡希爾頓飯店舉辦Asia Bio Partnering Forum(亞洲生技合作論壇)。活動開幕特別邀請到新加坡衛生部(Ministry of Health)副常任秘書張偉洋博士蒞臨簡短演講,專家討論邀請到麥肯錫合夥人張方寧博士主持,J & J 亞太創新中心負責人王丹博士、諾和諾德亞太區外部創新主任楊珍妮與會。活動吸引近三百位來自亞洲、歐盟和美國等積極拓展亞洲區域合作的業界人士匯聚、洽商。
 
 EBD Group 全球總經理Tina Elder首先致歡迎詞表示,EBD Group 十餘年來,透過自有的partneringONE®混合活動平臺,包括使與會者進行一對一的現場或虛擬會議、結合專家圓桌討論、公司路演和贊助展覽,並主要在歐美主辦BIO-Europe®、BIO-Europe Spring®、BioPharm America™等國際合作論壇系列,迄今,已經累計創造了超過4.8萬個一對一會議、超過6700廠商、60多個國家參與,以及開啟了超過1.2萬件授權投資案例。
 
她進一步指出,近年來,亞洲市場日益增長,EBD在2022年併下舉辦超過13年的ChinaBio合作論壇,該論壇已經發展成為中國同類活動中規模最大之一的活動。如今,新加坡在創新與跨境合作積極且欣欣向榮,EBD也決定除了中國外,到新加坡舉辦首屆Asia Bio,盼加速全球戰略合作。
 
新加坡衛生部(Ministry of Health)副常任秘書張偉洋博士 攝影:環球生技)
 

Co -PaymentSick care 到 Health care 


新加坡衛生部(Ministry of Health)副常任秘書張偉洋博士,他簡介了目前新加坡在醫藥產業從Sick care 到 Health care創新的生態系現況。
 
張偉洋首先強調,就質量結果而言,新加坡相較其他國家,在醫療保健上花費的成本非常低,主要原因除了國家很早就關注醫護人員的培訓教育、注重機構(包括急症醫院、社區醫院以及優質診所)的行政管理效率,更重要的一大關鍵是新加坡堅持在醫療費用上採取Co -Payment(共付額)的正確措施。這意味著,病人在決定消費前要三思而後行,而這在當今的數位醫療時代,「共付額」將變得更容易管理。
 
張偉洋表示,新加坡的衛生系統是建立在三個P之上,第一個P是Population Health (人群健康),第二個P是Precision(精準健康),第三個P是Prevention(預防健康)。
 
「人群健康是試圖讓健康得以普及,衛生系統會將人口中的每個人都視為客戶。即使你沒有生病,國家都會挺身而出請你去看醫生做健康檢查。現在,政府也提供完全免費的補助,努力讓新加坡的每個人都與醫生一起註冊,希望從一系列的健康檢查中得到人民的許多生物標誌物(包括基因組學、代謝組學或蛋白質組學概況),並建立基線(Baseline)。」他說。
 
張偉洋說明,這將使國家能夠了解人民的總體健康情況,並為我們實際開始干預奠定基礎。一旦發現民眾有慢性病的跡象,會要求在六個月內進行檢查與隨訪。他強調,新加坡已經開始收集有關人口健康的數據系統,一旦擁有這個能衡量這些干預措施有效性的基線,在接下來的五年、十年裡,隨著科技的發展,就能開始擁有精確的健康,並能夠根據不同群體的特徵,為不同群體提供精確的健康與治療。
 
新加坡也因此與Apple Watch建立了戰略合作關係,同時正在與Google Fitbit和許多其他可穿戴技術公司進行討論,以瞭解如何讓這些創新成為新加坡生態系統的一部分。
 
他進一步表示,新加坡因為看到了創新技術的可及性,能夠改變人民對健康交付的思考方式。 因此,希望積極打造新加坡成為提供健康干預、診斷甚至治療等許多創新技術的展示(demo)場域,以能實際地衡量這些創新的每一項經濟價值。
 
他希望,大家都能瞭解新加坡在衛生系統上的努力,以激發國際能在新加坡的健康生態系追求投資的一些想法。
 
張偉洋最後表示,新加坡希望與世界不同地區建立不同的戰略夥伴關係,以用於共同開發的任何項目上。實際上,新加坡看到自己的角色是一個投資者、創新者,同時也是創業社群和相關成員可以聚集的地方,希望國際創新者來到亞太市場時,能在新加坡找到一個真正讓他們感到舒適的地方。

(攝影/環球生技)

亞洲市場創新強勁崛起


專家論壇中,去年8月才與麥肯錫合作發表「2028 年願景:中國如何影響全球生物製藥行業」,張方寧以數據審視了中國及周邊亞洲市場強勁的創新崛起。
 
她指出,亞洲目前已經貢獻了全球GDP 40%以上,預計到2030年將佔全球50% 以上;主要疾病的未滿足需求(unmet need )市場已經超過全球的54.3%,其中主要來自中國,又以心血管、腫瘤兩大疾病為主;統計顯示,在產品線創新數量上,亞洲自2013至2023十年內,數字從3313件成長二倍至6700件,其中,在腫瘤領域創新上,中國、韓國、日本可望成為未來的主要大國;自2012至2021年十年間,亞洲各國也成為全球在臨床試驗增長數量最多的區域,其中中國地區臨床三期已經佔比高達72%,韓國臨床二期表現積極,佔有36%;過去5年,全球授權交易金額亞洲國家(如第一三共、百濟神州、南京傳奇等)屢創新高。
 
張方寧從這些數字,和會專家共同探討亞洲這些主要的國家如何加速全球合作戰略,未來如何加速各項研發?專家一致認為,透過開放型創新,大家在不同的合作階段建立各種不同的雙贏策略,才能克服藥物開發的冗長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