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臺大醫院乳癌團隊與臺灣新創捷絡生技發表數位病理合作研究成果,發現相較於傳統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法(IHC),透過三維HER2 (3D HER2)分析,更能準確鑑別出符合新一代抗體藥物複合體(ADC)新藥Enhertu治療資格的乳癌患者。這項研究成果也獲得今年4月舉辦的2025年全球乳癌會議(GBCC 2025)之「最佳口頭報告獎」。
捷絡表示,傳統癌症確診與治療時,病理科醫師會使用IHC評估乳癌組織中HER2蛋白的表現程度,以判斷患者是否適合抗HER2標靶藥物治療;然而,IHC採用的薄片切片屬於平面(2D)觀察,只能檢視到有限的組織範圍,可能因腫瘤的異質性,以及三維立體空間中不同區域表現不一而產生誤差。
而在新一代抗體藥物複合體藥物trastuzumab deruxtecan (T-DXd,商品名Enhertu)問世後,醫界更意識到即使是HER2低表現(HER2-low)或極低表現(HER2-ultralow)的患者,仍可能從治療中顯著獲益,因此如何以高靈敏度偵測腫瘤內少量的HER2表現,成為精準醫療領域的新挑戰。
捷絡3D HER2病理分析技術 找出更多乳癌新藥潛在受益者
在這項回溯性研究中,臺大醫院乳癌團隊,包括:盧彥伸、黃柏翔、李宜軒三位醫師與捷絡生技合作,先對乳癌組織進行HER2螢光標記染色、加以光學透明化處理,再使用共軛焦雷射掃描,取得厚達200 μm的三維數位影像。
捷絡表示,透過這套創新流程,研究人員能全方位觀察腫瘤內部HER2的分布狀況,而不僅限於一小層組織切片的資訊。
研究團隊以30位原本IHC檢測為HER2陰性(IHC 0)的乳癌患者樣本進行分析,比對傳統IHC與新式3D分析的結果。初步結果顯示,超過半數的病例在使用3D病理技術重新評估後出現判讀差異。
其中原本被傳統方法判為「HER2 完全陰性」(HER2-null)的患者中,高達 66.7%被重新歸類為HER2低表現或極低表現,因而成為潛在可接受T-DXd治療的對象。
捷絡生技執行長林彥穎表示,捷絡的全方位HER2精準診斷方案有望徹底改變傳統HER2檢測模式,對腫瘤樣本進行更全面的數據蒐集與AI分析,輔助醫護人員診斷更精確,確保「讓對的病人在對的時間接受對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