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些早期臨床研究中發現,患者在接受CAR-T細胞治療後,可能出現一定程度的神經系統症狀。
史丹福研究團隊因此建構中樞神經系統與非中樞神經系統腫瘤的異種移植小鼠模型,進一步了解CAR-T細胞治療的腫瘤位置對認知障礙的影響,以及CAR-T是否引發額外免疫反應的程度。
研究也會在CAR-T治療前後進行小鼠的認知測試,以觀察牠們辨識新物體與解迷宮的能力變化。
結果發現,無論腫瘤位在大腦、轉移至大腦、或腦外的血液、皮膚、骨骼腫瘤,CAR-T細胞治療皆可能引發輕度認知障礙,唯一例外的是骨肉瘤模型小鼠未出現認知障礙,不過仍引起少量的發炎反應。
研究團隊進一步研究證實,造成小鼠認知障礙的關鍵,在於大腦中的免疫細胞——小膠質細胞(microglia)在免疫反應下會被活化,並釋放細胞激素和趨化激素,對大腦環境,尤其是寡突膠細胞(Oligodendrocyte)產生傷害,進而造成神經髓鞘的減少、神經訊號傳遞效率下降,引發認知功能障礙。
此外,研究團隊在接受CAR-T細胞療法、死後的患者腦腫瘤組織樣本中也觀察到小膠質細胞和寡突膠細胞出現失調的現象。
接著研究團隊,讓接受CAR-T細胞治療出現腦霧現象的小鼠,分別進行短暫的小膠質細胞耗竭處理或CCR3趨化因子受體阻斷劑治療,結果發現,其可恢復小鼠注意力和短期記憶。
該研究資深作者Michelle Monje 表示,未來將進一步研究開發腦霧治療的新靶點。
資料來源:https://www.news-medical.net/news/20250512/CAR-T-cell-therapy-linked-to-brain-fog-in-cancer-patients.aspx
(編譯/實習記者 康育華 責任編輯 彭梓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