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診斷胰臟癌!臺大醫院、仲智數位健康「助胰見」AI正式上線  

日期2025-05-20
EnglishFrenchGermanItalianPortugueseRussianSpanish
臺大醫院今日舉辦啟用AI 系統「助胰見」 突破胰臟癌早期診斷瓶頸記者會。(圖/臺大醫院提供)

今(20)日,臺大醫院宣布與臺大/臺大醫院數位新創仲智數位健康共同開發的全球首套人工智慧(AI)胰臟癌輔助診斷系統——助胰見(PANCREASaver),已於2024年底正式於臺大醫院影像醫學部臨床上線,並開放提供自費AI影像分析醫令。
 
臺大醫院表示,胰臟位處腹腔深處,其病灶常難以從常規電腦斷層掃描(CT)影像中清晰辨識,尤其2 cm以下之早期腫瘤,更難以肉眼察覺。因此,「助胰見」導入深度學習模型與多重影像資料訓練,可於PACS系統中即時分析病患CT影像,自動標示胰臟輪廓與可疑病灶位置,輔助放射科醫師判讀。
 
全國性臨床測試顯示,「助胰見」對早期胰臟癌(2 cm以下)具80%檢出敏感度,整體準確率更突破90%。
 
臺大醫院表示,助胰見現已於臺大醫院全面啟用,放射科醫師可即時參考AI判讀結果,有效提升診斷效率與信心。臨床上更與消化內科、外科及腫瘤科等多專科密切合作,共同評估病情並制定個人化治療策略,把握黃金治療時機。
 
迄今,助胰見已取得臺灣與美國發明專利各4項,並通過衛福部食藥署(TFDA)醫材核准,以及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突破性醫材認證,系統開發成果亦發表於國際頂尖期刊《The Lancet Digital Health》、《Radiology》等。
 
助胰見研發團隊表示,未來計畫將此系統擴展應用到胰臟炎、胰臟囊腫等疾病,並結合多模態影像與醫療資料,推動更完整的胰臟疾病風險預測與精準治療。
 

延伸閱讀:MeDA Lab、臺大醫院攜手直攻癌王獲FDA「突破性醫療器材資格」

 
胰臟癌被稱為「癌中之王」,由於發病初期無明顯症狀、診斷困難且進展快速,致死率極高,成為全球臨床最棘手的癌症之一。根據預測,胰臟癌將於2030年成為美國第二大癌症死因,在臺灣亦已攀升至國人癌症死因第七位。
 
胰臟癌五年存活率僅約10%,然而若能於腫瘤小於2公分時即時診斷與治療,存活率可望大幅提升至80%。不過,早期胰臟癌在CT影像中猶如海底撈針,約有40%病灶易被忽略,診斷成功率大幅仰賴醫師經驗與工作負荷,為臨床一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