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如謙Prime Medicine首例CRISPR先導編輯人體數據積極! 股價卻暴跌20%

日期2025-05-22
EnglishFrenchGermanItalianPortugueseRussianSpanish
劉如謙Prime Medicine首例CRISPR先導編輯人體數據積極! 股價卻暴跌20%
美國時間19日,由臺裔基因編輯先驅劉如謙(David Liu)創辦的Prime Medicine宣布,其先導編輯(prime editing)的CRISPR基因編輯技術首次用於人體,受試者為一名患有罕見免疫疾病慢性肉芽腫病(chronic granulomatous disease)的青少年,在治療一個月後,未出現嚴重副作用外,並讓三分之二的嗜中性球中恢復關鍵酵素功能。該研究尚未發表於期刊上。但該公司面臨重組,股價當日下跌近20%。
 
上週,《NEJM》才剛刊登出全球首例以客製化鹼基編輯(base editing)技術治療一名患有罕見疾病──胺基甲醯基磷酸酶缺乏症(CPS1)嬰兒,病情顯著緩解。
 
相較之下,先導編輯技術更具彈性與可預測性,Prime editing是利用改造版的Cas9酵素來識別特定的DNA序列,只會對其中一股DNA造成切口,然後利用一段RNA引導的逆轉錄酶(reverse transcriptase),在指定的位點進行基因編輯,直接替換掉特定序列。
 
慢性肉芽腫病特別適合使用先導編輯技術,因為慢性肉芽腫病是人體的CybbC1024T基因有缺陷,造成嗜中性白血球細胞內質網中的gp91phox蛋白無法運送到細胞膜,難以在細胞膜合成NADPH氧化酶,因而不能產生氧活性分子;而氧活性分子的作用是殺死細菌,因此患者嗜中性白血球無法殺死細菌、抑制感染。
 
此次數據是來自Prime Medicine運用先導基因編輯治療慢性肉芽腫病臨床一期試驗中的首個受試者,結果顯示,患者經過治療後,血中嗜中性球和血小板顯著獲改善。 

基因編輯面臨現實考驗! Prime Medicine擬出售療法、裁員25%、啟動業務重組 

Prime Medicine是一家位於麻薩諸塞州的生技公司,雖然此次初步數據十分正向,但Prime Medicine宣布,未來不會繼續自行開發這款名為PM359的療法,目前正在考慮將PM359授權或出售給第三方。Prime Medicine也因執行長Keith Gottesdiener卸任而啟動公司重組,將先裁員25%。
 
劉如謙表示,這項決定反映出極罕疾病基因編輯療法面對殘酷現實,雖然科學技術已發展到一定程度,但問題不只是科學與技術,更重要的是經濟現實面。
 
目前市面上唯一獲批准的基因編輯療法是針對鐮刀型紅血球疾病與β地中海型貧血的CRISPR-Cas9療法,但每劑療法高達200萬美元以上,目前在美國與英國的推廣仍進展緩慢。
 
Prime Medicine表示,將持續開發先導編輯療法,但未來會聚焦於可直接注射進入體內的療法,例如應用在囊狀纖維化(Cystic fibrosis, CF)、威爾森氏症(Wilson's disease)、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α1-Antitrypsin Deficiency, AATD)。
 
巴黎Necker兒童醫院Imagine研究所的基因療法專家Annarita Miccio表示,目前難以判定該療法是否成功,需6至12個月時間來確定被編輯的幹細胞是否能夠順利存活並發揮作用。但她指出,先前Prime Medicine在小鼠身上的研究成果十分具有潛力。
 
參考資料: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5-01593-z

(編譯/李林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