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育世博、輝瑞Ignite計畫終止合作
日前(5月28日),育世博-KY(6976)發布重訊,說明子公司Acepodia Biotech與輝瑞(Pfizer)旗下Pfizer Ignite計畫之雙邊合作,經雙方協調與討論後已決定終止。育世博表示,此決定反應輝瑞公司全球資源的優先順序調整,與育世博平台表現或能力無關,並且不會對育世博的臨床開發計劃產生影響。
《臺灣》台新藥與Adalvo簽署APP13007歐洲、巴西獨家授權
日前(5月28日),台新藥(6838)發布重訊,宣布其與跨國製藥公司Adalvo Limited簽署眼部術後炎症和疼痛治療新藥APP13007,於歐洲及巴西市場之獨家授權合約。台新藥表示,此次合作除獲簽約金之外,另將分階段取得里程碑金以及於合約期間內的其他對價,但未揭露合約細節。
台新藥也表示,Adalvo是歐洲前三大的B2B藥品公司,同時也是全球性的B2B製藥公司;至於巴西市場原商業夥伴Cristalia,由於在去(2024)年發生了管理層的重大變動並引發了研發及註冊工作的重整,因此台新藥與Cristalia已於今年5月完成了授權合約的終止。
《臺灣》聖安外泌體癌症治療平台獲刊《自然通訊》、今年啟美臨床
今(2)日,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舉辦記者會,宣布中國附醫院長周德陽與聖安生醫(6926)共同開發、全球首個針對HLA-G的靶向性外泌體抗癌藥物平台SOB100,已完成臨床前研究,在乳癌、腦部膠質母細胞瘤等難治癌症中展現初步成果,獲得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接受、即將刊登;此外,也已在今年3月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批准啟動臨床一期試驗,即將在下半年啟動,並預計明(2026)年在臺執行多種癌症的臨床二期試驗。
https://reurl.cc/gRyWVQ
《臺灣》金萬林攜博錸獨家銷售協議 攻防疫、精準醫療自動化檢測市場
今(2)日,基因檢測公司金萬林(6645)宣布,與自動化檢測設備商博錸生技(6572)達成為期三年的獨家銷售合作協議,共同在臺銷售博錸自主研發的全自動檢體製備系統「IntelliPrep TRIO 240」,以應對疫情升溫及精準醫療帶來的分子檢測需求。
https://reurl.cc/M35Ark
《臺灣》全福乾眼症新藥完成新劑型改良 啟動劑量試驗、H2送美第二次臨床三期
今(2)日,全福生技(6885)林羣董事長表示,備受關注的乾眼症新藥BRM421,已完成新劑型配方改良,將優先展開新配方劑量範圍臨床研究(dose ranging study),並預計在今年下半年提交美國第二次臨床三期試驗申請。同時,全福也會同步啟動另外三項眼科療法的臨床二期試驗。
https://reurl.cc/eMlX8x
《日本、中國》安斯泰來13.4億美元取信諾維靶向CLDN18.2 ADC授權
美國時間5月29日,日本藥廠安斯泰來(Astellas)宣布斥資13.4億美元的高價,從中國藥廠信諾維(Evopoint Biosciences),獲得靶向實體癌腫瘤創新靶點CLDN18.2的抗體藥物複合體(ADC)潛力新藥XNW27011,在中國、香港、澳門及臺灣以外的全球範圍開發及商品化獨家授權。
根據協議,安斯泰來將支付1.3億美元的預付款,以及價值7千萬美元的近期里程碑金,若加上根據開發、法規監管及商品化里程碑的報酬,總價值高達13.4億美元,順利上市的話還可依據總銷售額獲取權利金。
https://reurl.cc/YYNj54
《德國》肺纖維化口服新藥三期臨床達標!百靈佳殷格翰同步提交美、中、歐盟上市申請
5月20日,百靈佳殷格翰(Boehringer-Ingelheim)宣布,其開發的肺纖維化口服磷酸二酯酶4B(PDE4B)抑制劑nerandomilast,在兩項治療特發性肺纖維化(IPF)和漸進性肺纖維化(PPF)患者的臨床三期試驗結果顯示,皆達到主要評估指標。百靈佳殷格翰已提交美國、中國與歐盟主管機關新藥申請(NDA),其他地區亦將陸續提出。
https://reurl.cc/DqkgaR
《美國》Alcon首款角膜神經刺激乾眼症藥 獲FDA批准
美國時間5月28日,愛爾康(Alcon)宣布,其開發可治療乾眼症主觀症狀(symptoms)、客觀徵兆(signs)的 TRYPTYR(acoltremon滴眼液),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批准,成為首款透過刺激角膜神經、直接分泌淚液以治療乾眼症的藥物。
https://reurl.cc/6KODVV
《美國》減重新策略!《Nature》限制半胱胺酸飲食有助減脂
5月21日,美加研究人員發現,半胱胺酸(cysteine)的攝取在減重中扮演關鍵角色。研究團隊透過基因編輯,讓小鼠無法合成半胱胺酸,並搭配無半胱胺酸的飲食,一周內小鼠體重減輕30%。這項研究結果有望為減重科學開啟新方向。研究已發表於《Nature》。
https://reurl.cc/lzr5k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