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再生醫療論壇」

建構臺灣再生醫療產業生態鏈

撰文記者 彭梓涵
日期2019-03-20
攝影/林嘉慶
2019年2月25日,為了促進臺、日再生醫療議題交流,「國際再生醫療論壇」,邀請臺灣、美國、香港多位專家一同分享iPSC在研發、臨床試驗、法規、疾病應用以及細胞治療產品製備使用方法、材料於各國的發展趨勢。

論壇開場由經濟部工業局李佳峯副組長致詞,她表示再生醫療近年在國際間蔚為風潮,尤其以美、日發展最為領先。2015年八仙塵暴,日本提供臺人很多再生醫療相關治療,讓臺灣感受到再生醫療的重要。

2017年經濟部在五大產業創新計劃下也將「細胞治療產品」、「精準醫療產品」 、「基因治療產品」納入生技新藥發展條例的新興生技醫藥產品指定發展項目,政府並祭出租稅優惠鼓勵企業投入研發。

2018年9月,臺灣《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正式上路,同年10月衛福部也擬定《再生醫療製劑管理條例》草案,如今已送立院審議,專法通過後,臺灣將是繼日本之後,第二個有專法管理再生醫療技術與產品的國家。

iPSC-MSC幫助心臟修復最佳利器

香港大學心臟科主任謝鴻發醫師分享「iPSC-MSC於心血管疾病上之應用」,謝鴻發是心血管再生醫學的國際專家,他的團隊是幹細胞和心血管再生醫學領域的先驅之一。過去,他的研究利用病人自體骨髓幹細胞,注入受損心臟肌肉內,證實這些幹細胞可以生成新的血管。

謝鴻發表示,人工誘導的成體幹細胞(Adult Stem Cells),如骨髓(Bone Marrow, BM)、骨骼肌成肌細胞(Skeletal Myoblast)和間質幹細胞(MSC)是臨床試驗中最常見的心臟再生細胞來源,因為它們沒有自體移植免疫排斥的風險,以及道德上的問題。

但成體幹細胞在分化與更新成有功能心肌細胞還是有限制。相較之下,人類多能幹細胞(Pluripotent Stem Cell),例如胚胎幹細胞(Embryonic Stem Cell)和iPSC衍生的MSC,可無限繁殖,並透過旁分泌(Paracrine)機制幫助心肌細胞修復。

他也認為,人類多功能幹細胞衍生出的MSC有望成為iPSC治療心血管疾病的潛在新療法。 目前,謝鴻發正在香港建立符合GMP規範的實驗室,希望將自己的再生醫學研究成果早日嘉惠病患。

臺灣iPSC Bank 為產學研提供服務

財團法人醫藥品查驗中心資深審查員黃豐淳,他以「再生醫療法規最新進度」為題強調,再生醫療細胞來源捐贈者的合適性,包括捐贈者的篩選與HIV、HCV、梅毒等檢驗。

此外,在製備過程中要嚴格控管試劑、賦形劑的安全,最重要的事要有足夠的資訊讓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