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時間19日,全球最大生技盛會——北美生技展(BIO2025)登場來到最後一日。經濟部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推動小組(BPIPO)主任黃千岳回顧此次參加BIO,表示臺灣生醫產業憑藉產品品質、國際溝通力與技術實力,正逐步打開全球市場,並在人工智慧(AI)、委託開發製造服務(CDMO)等領域展現成長潛力,朝成為國際供應鏈關鍵夥伴邁進。
黃千岳認為,臺灣生醫企業在國際上確實有其利基(niche),不僅是在產品或服務品質上具有優勢,和海外人士溝通時也越來越有自信,且能夠充分了解對方的需求。
此外,他也觀察到,臺灣館參與大型國際展會多年,所展出的生醫類別正在逐漸發生變化。例如在CDMO方面,實力越來越強;另外,臺灣在將AI應用於智慧醫療、數位健康方面越來越成熟,也有公司成功存活下來,逐步證明AI的價值。
黃千岳表示,如今臺灣已經是能在國際生技主戰場上佔有一席之地的國家,且許多廠商已經能夠走出臺灣、與其他國家的產學機構建立合作,例如梅約醫療中心(Mayo Clinics)等指標性國際醫療機構,也能和其他美國地方政府、公協會、儀器公司等進行深度交流。他期待,除了商業與學術合作外,未來也在法規協和的國際連結上也能有更多進展。
他也提及,去(2024)年臺灣生物產業協會秘書長林治華,獲選為國際生技協會組織(ICBA)副主席,近年臺灣與日本的交流合作也逐漸升溫、與亞太地區合作也漸趨密切,期待未來會有更多的區域性、國際性合作,讓臺灣透過國際鏈結網絡,進一步將產品或服務擴展到國外,成為國際供應鏈的一環。
「雖然臺灣不是很大的國家,但我們擁有特別的利基和角色。臺灣正在進步當中,進步得越來越快!期待未來生醫也能像半導體產業一樣,讓世界看見臺灣。」黃千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