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1)日,由「臺灣抗體之父」張子文創辦的免疫功坊宣布,其自主研發的長效型奧曲肽新藥TE-8214已於澳洲順利完成臨床一期試驗。結果顯示TE-8214安全性與耐受性良好、可達成預期藥理機制,且皮下注射輕易,不產生施打部位副作用,目前正積極籌備臨床二期試驗,預計於今(2025)年第三季在臺灣啟動。
TE-8214為免疫功坊運用專利平台技術開發之長效型奧曲肽(octreotide)類似物,經由在奧曲肽分子上連結含有兩條脂肪酸鏈的脂肪酸束,達成延長藥物半衰期,可應用於治療肢端肥大症與多種神經內分泌腫瘤(NET)所引致的病徵。
免疫功坊指出,這兩類疾病常伴隨嚴重的內分泌失調,導致消化性潰瘍、嚴重腹瀉、氣喘、組織異常生長、關節疼痛與高血壓等症狀,若未妥善治療,將大幅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與壽命。
不過,現有市售與研發中的相關產品,多為高黏稠度微粒或凝膠狀緩釋劑型,須使用19G或20G的粗針頭進行肌肉注射(如Octreotide LAR),或是深層皮下注射(如Lanreotide Autogel),不僅施打困難,更易引發注射部位疼痛及結節等副作用,造成病患對治療的接受度與依從性明顯下降。
免疫功坊創辦人兼執行長張子文表示,TE-8214具備高水溶性,可透過30G細針頭進行皮下注射,大幅減輕患者注射時的疼痛與恐懼感。未來免疫功坊將憑藉此關鍵優勢,積極拓展全球奧曲肽市場,為患者提供更安全、更舒適的治療選擇。
TE-8214的臨床一期試驗,是採雙盲、單劑量遞增設計,設有四個劑量組別 (0.6 mg、1.2 mg、2 mg及4 mg),每組納入8名健康受試者,其中6人接受TE-8214,2人接受安慰劑(生理食鹽水)。整體結果顯示TE-8214耐受性良好,僅出現輕微不良反應,未觀察到任何嚴重不良事件。
免疫功坊表示,針對奧曲肽常見的副作用——消化道不良反應,此試驗的24位TE-8214受試者中,僅3人出現極輕微的消化道不適,證實TE-8214的安全性與耐受性表現優異。更重要的是,所有TE-8214受試者均未出現注射部位疼痛或結節情形,結果與安慰劑組的受試者完全相同,顯示TE-8214的劑型設計成功解決緩釋劑型的痛點問題。
此外,奧曲肽類藥物主要透過抑制體內類胰島素生長因子(IGF-1)濃度發揮治療效果。在本次試驗的高劑量組別(2 mg和4 mg)中,12位TE-8214受試者中有10位(83%),其IGF-1濃度下降超過20%,顯示TE-8214具備顯著的IGF-1抑制效果,支持其作為治療用藥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