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ven Mo (莫升元博士)/聯合健康集團(United Health Group)營運暨行銷

Steven Mo:政府少出國考察 多招攬人才 讓強項結合生醫 再創臺灣新契機

撰文記者 李虎門
日期2017-11-22
Steven Mo/聯合健康保險 (United Health care)和臥騰(Optum)營運暨行銷副總裁

Steven Mo是聯合健康保險 (United Health care)和臥騰(Optum)營運暨行銷副總裁,也是聯合健康集團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副總裁。 

Steven Mo在臺灣臺南出生,是位虔誠基督教徒。他12歲隨父母移民美國,落腳德州休士頓。大二完成麻省理工學院學士論文,大三到英國劍橋大學做交換學生,大四在哈佛大學醫學院實習,成為史上第一位獲得有「全球大學諾貝爾獎」之稱的羅德獎學金(Rhodes Scholarship)的臺灣人。 

隨後,Steven在3年內,快速取得英國牛津大學生醫工程博士學位。畢業後,即以膚質檢測分析作為創業題材。歷經3年,他認為創業固然有趣,但不能學得更多。

 

聯合健康集團(United Health Group)是全球健康產業最大的公司,擁有25萬名員工,在去年的營業額就高達1.84兆美元。

聯合健康保險是集團兩大業務板塊之一,其最大業務,是與美國各州政府合作,提供聯邦醫療補助計劃(Medicaid)與聯邦醫療保險(Medicare),前者提供美國25州、後者則高達50州,這兩項業務可說是公司最大的財政來源。

 

IT與大數據整合創新醫療價值

除健康服務、保險和相關福利之外,公司還利用IT與大數據的整合,提供臨床專業建議,或是開發新產品和服務。

尤其,聯合健康保險的客戶廣布,我們能夠輕易取得大量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後,就可將相關資訊販售給醫院、其他商業保險公司與政府的醫療部門。

目前,美國有將近80%的頂尖醫院(編按︰類似臺灣醫學中心等級)加入公司系統,利用我們建置的數據庫,可幫助客戶(醫院)進行臨床診斷流程的優化、提升醫療體系的效率。

我們還有2套系統,分別涵蓋藥局及物流的藥品配送系統,以及一套連接醫院、藥房和保險公司的後臺系統。透過2套系統的整合運作,能為患者審核處方、協助選擇價格合理的藥品,讓患者選擇方便的取藥方式等,創造醫院、患者、保險公司三贏的局面。

此外,公司還有一強項,就是協助藥廠降低開發成本。以協助藥廠篩選候選藥物為例,600萬美元的投資,如果藥物最後獲得FDA藥證,上市後可能年賺1百多億,這對藥廠來說是非常划算的投資。

目前全球最大的50家製藥公司,有43%是我們公司客戶,藉由我們公司IT與大數據相結合的系統,讓客戶掌握藥物相關資訊,決定該用甚麼原料,或是臨床試驗建議等,降低客戶開發成本。

 

利用臺灣強項 往周邊產品開發

透過生醫與IT的「整合」,聯合健康集團在生醫產業中,創造了新價值。

同樣的,回頭看到臺灣產業,應該先瞭解自身的優勢,才能有效發展及佈局。有如聯合健康集團,善用健康大數據,推陳出新,衍生新興商品與服務。

眾所皆知,「晶片」是臺灣引以為傲的科技物,即使許多晶片廠落在國外,但研發大腦仍在臺灣。

或許可以想一想,能否利用晶片來結合臺灣生醫產業。

過去,晶片對於臺灣產業觀念,可能是理工科擅長的,因此,生醫與理工涇渭分明,加上臺灣喜愛追隨美國傳統生技發展的方式,諸如製藥、新化合物開發等,但結果有可能就會發生類似浩鼎案的情況。

我的想法是,這些在臺灣不是無法,而是在臺灣的環境下走這條路,其成功機率較小,且環境制度不友善的情況下,可能難上加難。

反過來說,可利用臺灣固有的強項,進入藥廠、醫院,進行周邊產品的開發。這麼一來,藉由原有品牌加力,可讓產品價值提高許多。

我其實看過不少臺灣新創團隊,異業結合通常朝向APP開發,然後向投資者介紹 : 這項產品可帶出多少效益,預計10年、20年會賺多少錢。簡單來講,就是想辦法讓財務報表很漂亮。

不過,真正放到付費平臺時,卻往往不是預想的狀況,甚至頂多幾百個人下載,新創公司根本無法茁壯,接著像煙火般的迅速殞落。縱使如此,仍有許多人前仆後繼地做同樣的創業和同樣的夢。

我要強調的是,這類題材並不是不能做,因為人要嘗試才知道本身長處在哪。但方向不對了,只會惡性循環,臺灣產業就永遠不會有好的發展。頂多回到老路,幫人家做代工,代工的意思又是甚麼?就是市場取代性高、無法創造新的價值,終究看別人臉色過活,遑論在國際的競爭力,這不是你、我都願意見到的情況。

可是,如果你已有厲害之處,就應該盡情地延伸,將自己品牌再次打造。產品價值拉越高,獲利的資產就越大,然後再持續投入研發部門,讓錢滾錢,規模越做越大。

如此一來,生態系才會形成,臺灣產業才有機會超越韓國、新加玻,回到亞洲四小龍之首。

 

善待人才 塑造良好的職場文化

而以上我說的這些,關鍵還是「人才」。

臺灣最大問題是,最優秀的人才薪資太低了,以至於留不住。以我的經驗,優秀的人到國外念書,他們是不會想回來的。一來,薪資是現實考量;其次,職場上仍講究長幼有序的文化。

聯合健康集團之所以越發龐大,且年營收屢次突破,原因追本溯源,就是對於優秀人才的「尊重」。

舉例來說,美國軟體工程師平均一年的薪資為13萬美元,GOOGLE卻以一年150萬美元聘請一位專門寫程式的工程師。但臺灣老闆聽到大概會以為,這樣的薪水可以養10位工程師,我又不是瘋子。

但是,全世界只有那位工程師會寫那唯一的程式,GOOGLE當然以高薪聘請;同樣求才方式,我們公司也不例外。

雖然短期內,外界難以想像要付出這麼高的成本,但長時間來看,人才會為公司帶來的利潤可能是10倍以上,甚至更多。這一切的投入,都可反映在公司日益擴大的規模與營收上。

為了職涯著想,最優秀的人才,現在寧願待在美國、歐洲,甚至中國,因為機會多,公司也不吝於給付高薪。

其次是,海歸派時常遭遇的問題,就是面對職場上「長幼有序」的潛規則。即使許多海歸派仍抱持著回饋鄉里的態度,想在新場域大展身手,或是帶來新的改革,往往遭遇到「倚老賣老,我說了算」這套文化。

除非臺灣能打破傳統思維,願意接受新人、職場上論實力取勝的風格。否則,臺灣的優秀人才留不住,產業創新也會僵化,人才更看不見自己的未來。

人才一直是所有產業維持發展的核心,若國家推動、企業支持,這樣由上而下的鼓勵氛圍,不但可以吸引人才駐足,產業才會創新求變,避免臺灣未來在各方面斷層,促成無可挽回的局面。

現在,臺灣不應只專注於帶團考察、一味的模仿,更要思考該如何招攬這些優秀的人才。

 

>>本文刊登自《環球生技月刊》2017年11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