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醫材業發展兩策略

撰文鑽石生技投資分析室
日期2017-01-30
2017.01.23 黃彥臻/鑽石生技投資分析室資深協理

今年初,在全球生技界矚目的第35屆J.P. Morgan醫療投資年會上,全球醫材產業興起併購熱潮。在專業核心領域聚焦而有特色的企業,將成為中大型醫材廠逐鹿標的,台灣業界面對國際洪潮,應加速創新研發與投入資本,以積極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

2017年1月9到11日在舊金山舉行的小摩生醫年會,共有約一萬名來自全球的生技產業高階主管參與,四天的議程除了12,000場次的商談會議之外,並有467場企業發表會,包括醫藥、醫療相關的器材、服務、通路、保險等全球醫療產業鏈上重量級企業,透過年會報告營運績效與未來展望,此項盛會上聚焦的重點,即代表了全球生技醫療產業的最新趨勢。

由企業策略、市場需求及台灣產業的角度,分析本屆年會在醫療器材產業的發展趨勢,包括三個面向值得注意。

一、不同企業規模的發展策略

1、市值200億美元以上的大型企業,著重於擴張營運版圖與全球市場布局的策略規劃,短期財務表現反而並非關鍵重點。

以2015年用500億美元併購Covidien,在醫材產業地位坐二望一的Medtronic為例,董事長/總裁Omar Ishrak在發表會強烈展現Medtronic未來幾年將持續透過「併購」及「全球資源配置」的做法,以取代J&J成為醫材產業龍頭的野心,即使Omar用來結尾的財務預估,保守地指出今年獲利將因匯率及策略布局而下降,但發表會之後,Medtronic的股價仍穩定上漲,資本市場對於大型企業看重的仍是中長期的策略布局。

2、市值20億到200億美元的中型企業,著重於財務指標的達成,以及產品創新能力是否能持續保持市場優勢,這也是中型企業的價值核心。以全球基因定序的龍頭Illumina為例,除了財務指標的報告之外,同時發表新一代定序儀產品,公開宣示100美元全基因定序的時代將要來臨。Illumina除了靠自主研發,也透過旗下基金,積極投資或併購基因定序相關公司,確保其在這個產業領域的領先地位。

3、市值20億美元以下小型企業,獲利能力非絕對指標,而是著重於創新技術是否能在市場取得正面反饋。以2015年首家以經營遠距照護業務,而成功上市的Teladoc為例。目前約7.5億美元的市值相較於其他新藥開發公司來得小,但其創新業務已經有快速的增長,因此在年會中吸引相對更多投資人的眼光。

二、市場端的需求變化:

1、在政策及醫療體系上,由於人事及藥物的成本不易控制,未來應透過高階創新醫療器材的研發,及新醫療技術與工具運用,延伸醫療業務及減低成本,降低醫師工作時間,減低手術風險,加速治療效率,減低病人留院時間,以及延伸照護可及範圍,增加醫療資源取得便利性及降低醫療總成本。

2、癌症因可治療手段及存活率增加,逐漸成為慢性重大疾病,未來需要新的護理方案,俾能在符合成本效率的前提下,提供醫院及居家護理更多的工具,此領域尤其需要IoT(Internet of Things)的結合。

3、相較於新藥,市場更期待醫療器材的創新。透過現有科技設計解決臨床需求的方案,醫材創新速度及臨床驗證速度較快,在新藥研發的困難度與日俱增的情況下,市場對於新醫療技術的期待愈來愈高。

三、台灣醫療器材產業策略:

1、往市場與技術導向的兩個極端方向布局。台灣資源有限,需要更謹慎而聚焦在特定核心領域。市場導向部分應著重在量大且有一定技術門檻的產品,如IVD或高階醫用耗材,居家護理產品。而技術導向的產品則應進入高階醫材,以解決目前仍無合適療法的問題,如人工視網膜,讓失明的族群重新恢復視覺。

2、加速創新與資本的結合:醫療器材相對於新藥開發,在產品設計上更快速且有彈性,惟尚需經過臨床驗證,台灣可利用電子產業的良好基礎,讓醫療管理、臨床經驗及市場需求引領創新及臨床驗證,加速產品上市,以積極進入國際競爭市場。

(鑽石生技投資分析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