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進美生醫人才 機會來了

撰文鑽石生技投資分析室
日期2017-04-18
2017.04.17 鑽石生技投資分析室提供

美國居世界生物科技產業的龍頭,主要是有充足的資金及龐大的市場需求支持,使得世界各國頂尖人才爭相湧入,而造就美國強大的生技產業鏈。然而,川普總統於上個月提出的2018年國家預算案中,大舉削減了在生物醫療基礎研究的經費,一旦經國會同意,勢必嚴重衝擊生技產業,迫使人才轉與國際連結,以尋求後續藥物研發的奧援。所謂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台灣發展生技需要國際頂尖的研發技術,則可以善用這個機會廣納人才,加速引領台灣生技產業與世界接軌。

川普上任後首次提出的預算案中,意外的大砍了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研究經費58億美元,占總比例約18.3%。投資者的憂慮立即反映在美國納斯達克生技指數上,過去一個月內,指數下跌了4%。目前,每年有超過2,500間的研究機構從NIH得到研究經費,其中包括頂尖的大學研究所與獨立研究機構或企業,若突然失去計畫支持的各個機構,而不終止研究的進行,就必須自謀財源,美國生技頂尖研究機構開始成為國際及大陸藥廠覬覦的標的。

研究經費的缺乏,將大量減少科學界對生技領域的基礎研究,衝擊藥物開發進度與生技製藥產業創新的能量,研究經費也與生技新創公司成立數目多寡成正比,平均每增加1,000萬美元的研究經費,才能帶來約3,500萬美元的公司市場價值。

另外,在特定疾病領域中,每增加10%的研究經費,才會增加4.5%的藥物進入臨床試驗,川普大刪預算無疑是砍殺了美國生物產業的動能,勢必會造成一波研究人才的出走,台灣若能吸納這些人才,可藉機學習頂尖人才的經驗、思維及邏輯,來強化台灣的生技研發能力。

同時,美國國內研發強度的減弱,也將促使美國大藥廠加強對外尋求藥物合作開發的機會。此際,台灣必須做好準備,利用國際級的藥物技術交流研討會,廣邀國際藥廠來台進行交流,強化台灣所研發新藥在國際能見度與技轉合作機會。

目前台灣發展生技最大的競爭對手是來自中國大陸,除了其高階人才薪資已普遍大幅優於台灣外,加上近年來大陸大幅投入資金在健康醫療領域。據估計2016年就有約人民幣1,500億元投入,估計今年度金額會再加倍成長。因此,不論是薪資、資金、市場與投資報酬,都有相對的優勢,台灣必須能夠有更積極的作為,才能在這難得的機會中取得優勢。

近年來,生物產業投資熱絡,投入美國生技產業的創投資金,在2015年來到歷史紀錄新高點的77億美元,這些活絡的資金,在美國生技動能逐漸轉弱後,若想繼續投資醫療相關市場,將產生一股資金外流的推力。因此我們認為,歐洲及亞洲都有機會成為下一個資金轉移戰場。

根據2016年底發表在 Nature(自然)的文章顯示,美國及歐洲生技產業投資者對於非本土公司的投資偏好在臨床一期及二期的藥物,來減低投資風險。

台灣必須加緊腳步,將具有潛力的藥物推入臨床,再藉由資金的投入,將藥物往市場推動。台灣雖然不具備國際市場行銷的條件,但愈靠近市場的階段,便愈發增加未來授權給大廠的身價。

川普刪減NIH的預算,尚待美國國會的同意,縱使有許多人不認為最後會完全通過。然而此舉已明顯的看出川普政府對於生技研究的支持度不高,縱使此案不通過,其刪減生技基礎研發經費的方向已昭然若揭。換言之,美國生技產業的出走潮已勢不可擋,生技產業是台灣下一個世代的核心產業,而研發實力則是成敗的關鍵。

美國頂尖的生技研發人才將流向世界各地,台灣如何藉此良機有計劃與系統的網羅高階研發人才,及加強與國際大藥廠的連結,是值得政府與產業深思的當前重要課題。

(本文為鑽石生技投資分析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