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科技形塑醫療新經濟

盧毓琳: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調整醫藥行業佈局重塑觀念

撰文記者 王柏豪
日期2020-04-30
盧毓琳:香港生物醫藥創新協會主席

被譽為「香港生物科技之父」的盧毓琳教授,現任香港特區政府食物及環境衛生諮詢委員會主席、「香港生物醫藥創新協會」主席。榮獲2019年度伯里克利國際獎,是該獎項自1986 年創立以來,獲頒的第二位亞洲人。

早年他曾任美商PerkinElmer (珀金埃爾默)生物科技上市企業的亞太區總裁,曾獲得2008年「世界傑出華人獎」及2007年中華「十大財智人物」稱號。更早於1990年代開始出任香港政府公職,曾任香港工業署的生物科技聯會主席,領導香港生技業,提攜不少香港知名企業和科學家,因此,業界都尊稱他為「師傅」。


作者/盧毓琳 整理/王柏豪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在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的爆發,它的傳播已經構成所有受影響國家的主要公共衛生威脅。COVID-19的症狀包含發燒與下呼吸道疾病的症狀(例如:咳嗽、呼吸困難)等等,且目前已經確認出現無症狀傳染者。

疫情為注入行業催化劑

COVID-19的爆發在某種程度上給生物醫藥行業注入了催化劑。自其在全球範圍內引起廣泛的影響之後,生物醫藥領域的組織機構和企業已加緊努力,致力於研究開發疫苗及各種可能的治療方法以遏制該病毒。當然,相關組織和研究人員能夠迅速瞭解這種新型病毒並快速對其做出反應,也得益於從以往公共衛生緊急情況中學到的教訓。包括:

(1) 作為對抗COVID-19的行業基礎:生物科技有助於促進及加速基因圖譜的繪製

自從COVID-19爆發以來,國際生物醫藥行業組織及相關機構就開始合作繪製COVID-19的基因圖譜。借助NGS (次世代定序)技術,該基因圖譜得以在數周之內繪製出來。儘管大眾仍未完全瞭解該病毒,但遺傳序列為如何開發疫苗和療法提供了基礎。

到目前為止,COVID-19具有穩定的基因體,這意味著其發生突變的速度比以前研究過的其他冠狀病毒慢。 但這也意味著未來開發的疫苗可能不適合首次爆發,但有可能為下一個感染季節的到來提供預防準備,因為專家認為這種病毒不排除季節性感染的可能。

(2) 直接對抗病毒的解決方案:如疫苗開發,療法與診斷試劑等的研發

解決方案三大重點

COVID-19爆發並在全球範圍內流行後,生物醫藥行業和學術界之間進行了巨大的努力,以尋求從減緩病毒傳播到直接針對對抗/攻克病毒的解決方案。

這包含3個重點領域:

(1) 疫苗開發:

面對COVID-19等傳染性疾病,疫苗的開發與使用終將成為對抗此類疾病的核心,對於拯救全人類性命、阻止病毒傳播擴散的效率將大有助益。

全球眾多生物醫藥行業企業及機構都開始投入疫苗開發行業並有所突破。國際上,截止4月11日,根據Nature子刊整理,已進入疫苗臨床實驗的企業有Moderna (mRNA疫苗技術)、Inovio(Ino-4800)、CanSino (Ad5-nCoV)、深圳免疫基因治療研究所(LV-SMENP-DC以及Pathogen-Specific aAPC),其他如:GSK、Seqirus、Dynavax、BioNtec等企業也緊鑼密鼓進行疫苗開發。

對於開發疫苗,中國科學家使用多種方法齊頭並進,包括了:RNA/DNA 疫苗、滅活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