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天生技集團董事長

路孔明:「要計畫性擴大資本市場,引進創新和高階人才。」

撰文記者 楊傑名
日期2016-01-21
路孔明:「生技產業投資風險高, 要以公開透明來管控風險。」

中天生技集團董事長路孔明,2000年在台灣第一波生技風雲興起時成立中天生技,一路以來勇於率先各種創新策略,創下首個從資本市場成功大眾募資案例,手握台灣發出5張新藥藥證中的2張、推動成立台灣最大永續型生技創投「鑽石生技」、為下世代台灣創新紮根成立「鑽石校園種子基金」等。近幾年,路孔明更潛心往創新根基佈局,也在新藥、創投及有機農業皆打造出台灣標竿,他的發展歷程,是台灣本土型生技產業發展的縮影。

整理、圖/楊傑名


未來台灣發展生技產業,首件要做的就是活絡資本市場。

生技是一種創新產業,但創新需要很高的代價、很多的資金,而資本市場就是生技產業的活水,資本市場不活絡,未來生技就不會有起色。

1980年時,政府剛發展生技產業的時候,把生技業當作電子業在做,可是卻沒有帶頭活絡資本市場,所以當初成立的生技公司很容易倒掉,因為大家沒有足夠的資金可以支持後續的創新開發。

重要的是,當時以電子業的製造代工思維發展生技時,我們沒有培養高階人才,或持續地投入創新開發。如同現在當大家說電子業崩了,若仔細觀察,崩的都是沒有自主創新。

不專業的投資機構 領導散戶盲目投資

或有人認為,現在台灣生技資本市場熱鬧了,但事實上,台灣現在的IPO市場仍是不太成熟的,被炒作的情況非常明顯。

當公司真正價值沒有被發現,或還沒拿到藥證前,股價就已經漲到漫天飛的情景,在美國資本市場是很少見的。反觀台灣這些爆漲暴跌,這是「不專業的投資機構在領導散戶盲目投資。」

資本市場的另一個問題,就是台灣的規模太小了!舉例來說,中國前兩大的生技IPO公司,市值加起來,幾乎相當於全台灣上市、上櫃或興櫃的生技公司,更別說中國還有數以萬家的IPO公司。

因此,政府必須擴大資本市場,要計畫性的擴大規模。要拿出魄力,並設立成長目標,如在一定時間內要達到多少兆?讓更多資金和專業人才可以被引進來,如果現在不把資本市場擴大,台灣生技可能就會是下一個電子業。

最近,政府通過了讓永續型生技創投准許掛牌,這本來就是應該要做的事情,也只是做了正確的事,未來還有許多的限制應該都要快點鬆綁。

例如,放寬增資的限制。這是台灣主管機關一個很不必要的政策,無異把增資當作箝制廠商發展的一個工具。一家生技公司股東願意增加投資,在美國不曾聽說要被限制。

而台灣真的想做事業的公司,光增資就要寫一堆報告去跟監管機構溝通,審核的人員又大多數不是生技專業。這幾年,台灣一直呈現在落後狀態,可能就是一批落後的人,在管理落後的事。

過去,政府的心態就是過於保守,但生技產業本來就充滿著風險,而風險同時也是這個產業最大的價值。

面對風險不是要逃避,是要管控,而管控風險唯一方法,我認為就是資訊透明公開,且越開放,資訊就越流通,讓投資人可以評估風險,讓市場決定一切,這樣一來,投資機構誤導散戶的事情就比較不會發生。

成立專案 引進海外頂尖「高階」人才

台灣生技產業另一件重要的問題,就是必須培養「高階」研發人才。一個產業要發展,錢、人、市場3點是缺一不可的,而生技產業格外需要「高階」人才。

以色列跟我們很像,也沒有大市場,但他們培養了很多高階研發人才,做出很多「First-in-Class」、「Best-in-Class」、「First-in-Human」等創新開發,所以以色列的生技產業能發展起來並站上國際。

台灣生技相關科系非常多,幾乎大部分學校都有,但台灣仍缺乏的是高階人才。

過去幾十年來,台灣高階人才都在學醫、學藥,培養出非常豐富的醫藥人才,只是沒有一個環境讓他們做創新,與產業沒有結合起來。

另外,台灣可以從海外找頂尖的學者、院士回來領導,並成立一個專案來幫助,讓這些「領頭羊」帶領台灣一些教授和研究人員,這些人就會從他們身上學到全世界最頂尖的技術、知識,看到世界頂尖的概念和視野。

我們真的要擔心台灣電子業接下來還有什麼產業?過去30年,台灣舉國做電子業代工,一個產業可以影響一個國家的興衰存亡,是件不得了的事,也容易把一個國家最後搞到一窮二白。

台灣根本不應該走代工模式,而是要具有特色性,更不是繼續在低階打轉。這些模式的隱憂現在都可以看到了,我們要的不是廉價勞力,而是要用台灣人的腦袋。

所以,生技業會是下一個世代很有潛力的產業,因為生技產業符合台灣的本質,亦符合台灣過去幾十年來的基礎,我們應該要在好的基礎上發展,而不是發展一些需要把基礎打掉重來的產業,這一浪費好幾個十年,競爭力也不見了。

我們市場實在太小,政府放寬資本市場的策略不夠積極,資本市場的專業機構又太缺乏…,這些元素都需要補足的。

路孔明 小檔案
現職
  • 中天生技集團 董事長
  • 鑽石生技投資股份有限公司 總裁
經歷
  • 《經濟日報》記者
  • 中華民國織布公會 總幹事
  • 廣博實業 總經理


>>本文刊登於《環球生技月刊》Vol. 29